誰能解決?
沒人能解決。
史說房謀杜斷,意思是指房玄齡擅長謀劃,胸有韜略,但面對這件事,縱然是唐相房喬也禁不住頭疼不已。
李世民口中的麻煩,其實指的大唐最古老的,以五姓七宗為首的郡望門閥。這些郡望世家起於南北朝,興於前隋,掌控著國家近半的財富,具有極大的社會影響力。
大隋末年,隋煬帝楊廣大興土木建立運河,通南北之利,極大程度影響了這些郡望大族的利益,又三徵高句麗,勞民傷財。而且這位年輕的皇帝霸道專制,有些小任性,誰的話也不聽,也算是徹底得罪了那些資本門閥。
之後前隋大亂,群雄崛起中原競相逐鹿,這後面自然少不了五姓七家的影子。李淵之所以能戰敗王世充,兵起太原,其實是得到了以隴西李氏為首郡望大族的暗中支援,錢糧,兵源,社會輿論,都是戰爭的關鍵。而他們所達成的協議之一,便是大唐建立之後,需無所忌諱的任用郡望大族的人,擴大這些門閥家族的影響力。
李淵答應了,所以他坐了江山,得了九五之位。
到了李世民當皇帝的時候,這貨卻想反悔了。
理由很簡單,老子現在是天下共主,統一中原至高無上的天可汗,何必再受你們這些資本家的鉗制?說出去豈不有辱我天下霸主的形象?
不行,老子要毀約。
當然,李世民不可能就這麼魯莽的和世族門閥翻臉,能夠完成玄武門之變,殺兄弒父坐上皇帝之位,自然是如淵似海的智慧和韜略,如果就這麼輕易撕毀當年和門閥世家簽訂的條約,無疑是自毀長城。
其一,名聲臭了。五姓七宗向來把持著民生關鍵,有著非常恐怖的社會影響力,要是人家悄悄放出一些風聲,將迅速形成巨大的輿論風暴,下場縱然不會像前隋一樣皇朝顛覆,也絕對會引起巨大的國本動盪。
其二,糧食。要知道大唐的糧食主要來源在河南郡和江南郡,而這兩大郡都一直掌握在太原王氏和清河崔氏之手,朝廷的影響力在該家族覆蓋地相當之弱,一旦冒然得罪這些古老門閥,掐斷糧道,整個關中恐將大亂。
第三,則是人才。要知道大唐官員數以萬計,其中一大半官員,便是來自以五姓七家為首的宗族大家,一旦惹起非議,這些朝臣請辭罷官,大唐朝廷豈不要直接宕機?
所以總的來說,這些古老的郡望世家,是一根釘在大唐骨子裡的刺,稍微動一動,整個大唐都將迎來陣痛。
“陛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萬不可輕舉妄動。”房喬老成持重,安慰著暴躁的李二陛下。
“牽一髮而動全身,想要謀取這些郡望門閥,非一朝一夕可成。”
李二眼珠子一瞪,像一個潑皮一樣扯著衣領,“那怎麼辦,難道要朕眼睜睜看著大唐,被這些無恥的小人釘蛀殆空!”
要論無恥,恐人所不及耳……
房喬心裡吐槽,不過他心裡也清楚,若是官員續替一直被各大望族把控,那大唐永遠也翻不了身。
“陛下,近些年關中試產水稻小麥已有所成,再有三五年,我關中生產的糧食便可自給自足,到時候也免去了崔王兩家在糧食上的鉗制。”
因為並非朝會,諸位又是李二信賴的老臣,所以房喬等人在言語上直白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