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並沒有背誦出全部的《三字經》,然而單單這一半,已經打懵了長孫無忌。
全篇通俗易懂,然內容豐富,將中華文化中的“經史子集”等各部類的知識糅合在一起,天文地理,名學鉅著,歷代帝王,古聖先賢,悉皆倍載。
無疑,此三字言是一部非常好的學子教育專著,比之古聖賢所著的任何一書都要清楚明晰。
“小師傅大才。”長孫無忌很快緩過神來,看向李業的眼神頓時變得不一樣了。
原本以為這小和尚是擅長醫術的僧侶,後來在程家村看到經此人之手改良的曲轅犁,覺得此人對農學亦頗有研究,現如今有聽到不弱於先賢鉅著的《三字經》,他忽然對這個少年好奇起來。
“小師傅不僅精通醫道,農耕之術,又於文儒方面有如此造詣……不愧是大總持寺道嶽大師和玄奘大師的弟子。”
文儒之道對現如今百廢待興的大唐有多重要,別人或許不知道,但身為尚書僕射的長孫卻非常清楚。大唐看上去國力雄厚,雄踞關中,但除了東西窺視的異族之外,還有更加龐大的問題。
從南北朝時期就存在的五姓七家,霸佔著大唐七成以上的資源,包括人才,知識,財富,地位,他們所擁有的影響力,能輕而易舉推翻大隋,自然能將整個大唐連根拔起。
而想要改變這個現狀,最先需要改變的便是人才。
大唐只有擴大在讀書人之中的影響力,培養不屬於郡望世家的寒門子弟,才能一步步改變眼下的局面。
而這,首先需要以李氏皇族的名義,為天下學子啟蒙。
只不過這些話,他不能隨便說給別人,當然也包括眼前的這位小和尚。
長孫無忌頷首笑道,“小師傅能創出此等聖言,功堪造化,當是對天下,對寒門學子,對黎民百姓的大功德……”
“某代陛下,代大唐學子,謝過小師傅。”
說著微微躬身,竟然行了一個標準的儒家禮儀。旁邊的晉王小正太同樣學著長孫無忌的樣子對李業躬身,唯獨沒有提任何賞賜的事。
身後跟隨長孫無忌前來的一眾官員面露驚容,眼前這個十六七歲,長得眉清目秀頗為俊俏的小和尚形象,無形中開始拔高。
李業有些急了,不帶這個卸磨殺驢的吧,提上褲子就不認賬了?怎麼比玄德還不要臉?
“大人可是想白嫖……呸……”李業一急,竟然飈出一句心裡的吐槽,“大人,小僧能為大唐做出些許貢獻自然高興,但小僧覺得,您若是施捨小僧一些香火錢,小僧會更高興。”
李業睜大了眼睛,一臉渴望,“咱就當是一樁生意怎麼樣,小僧給你《三字經》,您給小僧合適的價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其樂融融豈不美哉?”
長孫無忌眼皮開始不受控制的跳動。
身後的眾大臣面色更是變得僵硬而詫異。
不是說出家人四大皆空,錢財美色皆是身外之物嘛,這小師傅為何如此……讓人眼前一亮?
李業摸著鋥光瓦亮的光頭,“大人,如果覺得《三字經》不夠,那小僧手上還有本《弟子規》,咳咳,聽好了啊……”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
洋洋灑灑幾百句,就這麼一氣呵成,所有人張大了嘴傻愣愣的怔在原地,連長孫無忌這位老銀幣都微微發愣。
這,竟然又是一篇不遜色《三字經》的聖人之言。
這小和尚不研究佛經,反倒搞些讀書人的把式,難不成是想背離佛門,走儒生道?
李業挑著眉,視線從眾人臉上掃過,看到了長孫無忌眼中的震驚,看到了小正太眼中的敬仰,看到了身後眾人眼中的崇拜,他甚至從李淳風眼中看到了狂熱,和想要納頭就拜的衝動。
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