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前看是一個石函,這個石函是長幹寺廟出土的,長1.5米,變長0.72米,像保險櫃一樣。地宮中絕大部分寶物都在其中,石函北壁板刻有《金陵長幹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記》,其中介紹了大中祥符四年,金陵長幹寺主持演化大師在宋真宗的允許下,修建了九層寶塔之事,並列出了一封詳細的埋葬寶物清單,包括“七寶阿育王塔”,“佛頂骨”,“感應舍利”,“諸聖舍利”和“金棺銀槨”。簡單來說,就相當於一個文物明細表,王語嫣說道。
石磊和陳芯蕊對於石函沒什麼興趣,畢竟他們兩個不是搞考古的,而是去看阿育王塔去了,畢竟在擺設上,也是以阿育王塔為主。
“阿育王就是歷史上孔雀王朝的那位嗎?”石磊問道。
“恩,他是孔雀王朝第三代君王,阿育王的時間和秦朝大一統的時間相近。他死於公元前232年,那一年項羽出生。”王語嫣說道。
“嗯?看來那時候亞細亞洲國家都在大一統啊!”石磊感慨道。
“恩,當時歐羅巴洲的羅馬已經統一了,他們早於我們。”王語嫣不虧是搞歷史的,當時就給了答案。
“這個東西是他們過來修的?不對啊,佛教不是漢朝才傳入我國嗎?”石磊問道。
“阿育王塔是以他名字命名的,最早佛教傳入是公元前一世紀,那時候的塔是饅頭狀,後來吸收了華夏的一些元素,慢慢的形成塔的樣式,從一層到多層。石先生你現在看到的是七寶阿育王塔的復原模型,原塔高1.1米,寬40厘米,總重50公斤,是全世界範圍內已發現的最大的阿育王塔。大報恩寺的阿育王塔和國內別的阿育王塔結構有很大不同,在銀皮鎏金的外表之下,有一層木質的框架,也就是木胎。這個塔體上鑿有425個圓孔以鑲嵌寶石,鑲嵌了七寶。石先生,你知道是哪七寶嗎?”王語嫣介紹道。
“七寶妙樹的那七寶?我記得不同的經書所譯的七寶各不盡同,鳩摩羅什譯的《阿彌陀經》所說七寶為金、銀、琉璃、珊瑚、硨磲、赤珠、瑪瑙;玄奘譯《稱讚淨土經》所說七寶為金、銀、吠琉璃、頗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溼摩揭拉婆;般若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法華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珍珠、玫瑰。”石磊拿出手機念道。
“呃。。。。。”王語嫣沒想到有人能拿著搜尋到的東西回答的一本正經。“石先生真是博學。”
陳芯蕊在旁邊看著石磊耍寶,忍不住笑了出來。
“其實阿育王塔,當時在挖掘雷峰塔時,在天宮、地宮出土了兩座銀阿育王塔。兩座塔的形制、裝飾題材、質地均相同,通高36厘米,由基座、塔身、山花蕉葉、塔剎四部分組成。塔身方形,四面刻有佛祖生前行善的故事畫面,四角各有1只金翅鳥;塔身四角的山花蕉葉,正面鏤刻反映佛祖一生事蹟的故事畫面。兩座塔的不同在於,地宮出土的阿育王塔內有金制容器,即“金棺”,存放當年錢俶供奉的“佛螺髻發”舍利;天宮的阿育王塔內懸掛4厘米高的葫蘆狀金瓶,內含舍利。”王語嫣將國內有關阿育王塔的說了出來。
“雷峰塔下沒有蛇妖嗎?”石磊開玩笑道。
“暫時是沒有發現,也有可能逃走了。”王語嫣扶了扶眼鏡一本正經道。
“王小姐,你不知道這是開玩笑嘛?”石磊有些感慨這姑娘的情商。
“石先生,其實你作為一個念師,你應該知道妖是真實存在的,所以白娘子的事情為什麼就不能是真的。例如陳小姐家裡的《山海經》,裡面的妖獸可都是真的。”王語嫣說道。
“《山海經》?”石磊回過頭看了看陳芯蕊,有些詫異,陳家的神器難道就是地書《山海經》?
陳芯蕊也沒想到,突然王語嫣會提到她家的事情,她還真沒和石磊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