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陽之前想把價格壓下來,包括做低端機產品,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普及智慧手機,也就是說讓更多人沒有顧慮地將手上的手機更換掉。
智慧手機旳普及會帶來很多好處,最明顯的就是搭建了一個很好的4g平臺。
在這個平臺上面,博米能夠透過售賣遊戲產品,推出應用app,比如說博問、博米新聞……
從而構建一個個新的基於手機平臺的小平臺,也即是劉志平說的平臺生態的概念。
不過最近曹陽的觀念所有轉變,一方面是現在智慧手機擁有人數已經有相當規模了,那麼這個平臺生態的雛形就已經建立,那麼就沒有必要那麼著急搶佔市場了。
另外,根據劉強的報告分析,曹陽也發現了一個事實——
目前為止在國內,乃至全球非歐米地區,除了蘋果之外,真的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市場需求遠遠大於博米的產能,在這種情況下,你有多少就能賣多少,那麼壓低價格就顯得有些不太【划算】了。
實際上博米雖然在出廠的時候壓低了價格,但是除了直營店之外,其他營銷商販賣博米手機的時候早就已經把價格抬升了不少。
按照劉強的統計報告,全國經銷商售賣的博米手機,平均價格在7000到8000元左右,而微米手機也在3000元左右。
也就是說,當市場自己進行調控之後,博米的官方定價反而變得有些累贅了。
向市場看齊,然後適當的給營銷商們一些讓利這才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那麼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博米的智慧手機價格平均都能往上漲個1000到1500的樣子。
這些到最後都會變成盈利額。
最後,還有一點,曹陽也是最近想明白的。
08年年底的時候博米得到上面的表彰,曹陽也得到了優秀企業家的稱號,領導來視察的時候對曹陽讚不絕口,同時也提到了就業率的問題。
中國的人口基數大,很多人需要工作,國家很需要像博米這樣肯幹實業的公司,能夠帶動起產業鏈的發展,也能為國家提供眾多的就業人口。
就業人數增多,對於整個國家和企業來說都是好事情,而人均待遇增長更能促進經濟的發展。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
當人們都有工作,有工資,手上有閒錢,那麼他們就會樂於消費,而不是把錢存銀行,這些消費又能帶動企業的發展,畢竟企業有收益,有利潤。
這樣一來,企業就會擴大規模,招更多的員工,提供更好的待遇……
這就是一個正向的迴圈。
非常淺顯的道理,反過來也一樣。
所以曹陽在經過了那次談話之後,也認識到了一個問題——
博米公司現在作為智慧手機產業鏈,或者說食物鏈的頂端,每臺手機收穫的利潤,其實都會影響到整條產業鏈。
如果頭部吃得不夠多,那麼下面的產業鏈只能吃得更少。
原本曹陽想的是壓低成本,造福消費者。
現在觀念突然又發生了轉變——
如果提升每臺手機的價格,那麼頭部吃得多了,是不是可以適當增加下面產業鏈的收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