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國運是整個中原疆域之內無以計數的大漢子民百姓們和萬物生靈的總和,非一個陸地神仙就可以與之為敵。
要想與國為敵,那隻能是另一個不弱於大漢的國家。
這也是拓拔野這些年來,都一直在草原上養精蓄銳,準備一場足以滅掉大漢的大戰爭的原因。
只不過,大殿之中,卻有人猜測:
“國運,往往只有皇帝才能夠代表和象徵,那新登基的小皇帝劉徹,只有十六七歲,哪有這種本事,可以將大漢國運壓在這大殿之上,更遑論擁有高深的道家修為了。”
“依此條件,當然不可能是那大漢皇帝劉徹的所為了。”荊天明玩弄著手中的非攻,聊以解悶。
“那能是誰?”陰癸派的老長老皺眉。
“還能是誰呢?”
淮南王負手,看向了殿外的未央宮以西,輕聲道:
“當然是那位名滿天下的太皇太后竇漪房了。”
竇漪房!
此言一出,所有殿內的天下高手們,盡皆有一種不敢置信,卻又覺得十分合理的感覺。
盡皆想到這位太皇太后的一生。
作為文帝的皇后,從文帝一朝時期,就開始輔佐文帝處理朝政,有那時候便定下了以道家“黃老無為”而作為治國之術的開始。
至文帝駕崩,景帝登基,傳聞這位太皇太后專門賜下了道德經給自己的兒子“景帝”築基,以此鋪墊了景帝也延續其父文帝時期的無為而治理念。
文景之治,之所以能如此繁榮,與這位太皇太后竇漪房的賢惠和背後助力是分不開的。
“兩朝皇太后,她竟是道家之人!”
在場所有人無不震驚。
陰癸派的太上長老,更是瞪大了眼睛,心道:
“原來女人可以做到這種程度,透過培養女弟子進入朝堂,征服了帝王,也就征服了天下,這當真是一條……”
此時,被一眾天下高手共同談論的這位當世第一女人。
就這樣平靜的端坐在雍容的太后寢宮當中。
這個女人容貌看起根本不像是六七十歲的女子,雖然髮絲不再烏黑,面容肌膚卻仍舊光滑,眸子細長,開合間有一股秋水般的漣漪。
但眉宇間,卻是這幾十年來身居於天下權勢最重,氣運最濃之地,養成的一種濃重滄桑感的風華神韻,帶著威勢。
她瞧著帷幕之外的那個中年文人,語氣平緩說道:“當年你只是道家天宗一個普通弟子,我雖長你幾歲,卻總覺得你才是師兄,總能夠說出一些讓我佩服的道理,但怎麼都不會想到,你的道理會大到這種程度,想要將百家天下都包在裡頭。”
帷幕之外的中年文人,正是董仲舒。
不,應該說他是王玄甫。
這位以化身入聖賢莊讀書的文人,已經當了二十多年的儒家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