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電話,陳安和揉了揉眉心。
吐槽道:“跟戴維這種人交流,還真是費腦子,說話都要半真半假,不過我前面表演的應該還不錯。”
陳安和整理了一下襯衣的衣襟,隨性的坐到了沙發上。
前面自然不是本色出演。
他還不至於無能狂怒,更不會表現出那麼憋屈無助,他是刻意在給戴維留一個印象,一個心理印象。
他對戴維無從下手!
甚至無可奈何。
他跟戴維沒有見過面,互相只是透過調查瞭解對方。
在戴維的瞭解裡,陳安和是一個十分衝動的人。
他很容易意氣用事。
但又不失理智。
他會用商人的邏輯權衡得失,但有時候又會有強烈的過激反應。
簡而言之。
陳安和是一個很情緒化的人。
他太年輕了。
缺少歲月流經的沉澱,沉不住氣。
陳安和前面打的這個電話,就是要讓戴維坐實這個觀念。
他主動去挑釁戴維,並不是無的放矢,也不只是單純去激怒戴維,他只是想讓戴維把這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加深。
陳安和主動說了自己對他無可奈何,還在一旁很下作的去言語侮辱,其實都是想表現出自己的無能狂怒,一種恨不得把對方殺死,但又充滿了無奈。
說到後面,戴維其實已經信了。
接著。
陳安和又開始下作的‘上眼線’。
他針對不了戴維本人,自然會去針對他身邊的人,所以很自然而然的就發現了一些戴維不知道的訊息,然後很‘無知且愚蠢’的洩露了出來。
這是一種情緒化的表達。
像戴維這種理性商人,很少會情緒化。
他們就算心裡在憤怒,都不會把自己的主觀想法暴露出來。
他們只會把這些事記在心裡,然後權衡得失,儘可能實現利益最大化,把這些資訊用來針對對方,而不是簡單的說出來,去挑釁對方。
這其實毫無用處。
若是陳安和知道霍福德出軌,然後暗中聯絡,讓他突然背刺,戴維或許還真會中招,但陳安和沒有選擇這麼做,而是直白的說出來,那就一點威脅都沒有了。
雖然的確很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