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夕買好拜師所需的東西已是下午,回到家裡,陸小夕就將冬寶叫來,將流程一次次講給他聽,需要他做的流程,陸小夕還讓他演示了一遍。
冬寶起初覺得好玩,一邊做,還一邊看著二丫三丫笑,被陸小夕板著臉訓了幾次後,終於認真起來,一板一眼的按照大姐教的流程做,一連做了幾次,才將陸小夕教的流程全部記住。
至於季大年夫婦,則完全沉沁在王氏懷孕的喜悅中,對陸小夕這邊的情況,他兩也只是出於對“讀書人規矩”的好奇,過來看了幾眼,也不甚在意。孩子嘛,只要有口吃的,識不識字都是能長大的。
第二天一早,陸小夕提著禮物,帶著冬寶去了夫子家,季滿志家住的是一個小小的四合院,院子的外牆已經爬滿了青苔,牆上的青瓦已經殘缺,木製的破敗院門,更是招顯著它的滄桑。
來給陸小夕開門的,是一個少年,十一、二歲的模樣,他是季滿志的小孫子,叫季明哲,只見他穿著淡青色的儒衫,儒衫有些舊了,卻很乾淨整潔,模樣長得倒也清秀儒雅。
季明哲將兩人領進了院子,院子中間,有一條彎曲的石板路通向正屋,兩邊錯落的,種了些不知名的花草,院子不大,打掃的卻乾淨。
進了屋,正廳就是孩子們唸書的地方,季滿志坐在夫子的位置上讀書,堂下有8張老舊的桌椅,桌椅上只坐著3個學生。從屋裡的陳設可以看出,季滿志家的生活並不富裕。
有人進來,季滿志慢慢站了起來,見一個不大的小姑娘領著一個孩童,竟連個大人都沒有,季滿志稍微皺了皺眉,道:“你們就是村長說今天要來進學的孩子?”
“是,夫子!家父腿腳不便,家中亦無長兄,我是家中長女,家父便讓我帶小弟過來拜見夫子。”和老秀才說話,陸小夕不由得都文縐縐的了。話後,陸小夕恭敬的遞上了在城裡備好的六禮。
聽到陸小夕的說辭,季滿志釋然,再見她還備了六禮,季滿志也感受到了這家人對進學的拳拳之心,這村裡,小孩能連續幾天來上課已經算好的了,更別說這樣講究的。
學生家講究,季滿志也不掉鏈子,叫自家孫子準備一應裝置,按照古禮,給季冬寶行開學禮。因為前一天,陸小夕給冬寶預演過,冬寶行起禮來也是有板有眼,季滿志看的連連點頭,對季冬寶又滿意了幾分。
禮成後,季冬寶便開始了到季老夫子家上學的日子,冬寶剛開始上學時興致很高,以為能和學生們玩,可那些學生們時常都不來,很多時候,就只有冬寶和季明哲兩個學生,每天起的早,回的晚,上了兩日後,冬寶就坐不住了,在家哭鬧著不想再去上學。
為了讓冬寶有興趣學習,也為了二丫三丫能學得幾個字,陸小夕讓冬寶每次回家都當小老師,教二丫和三丫認字,冬寶一直都被三丫欺負,難得有機會能光明正大的教育三丫,為了能教三丫,冬寶上學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不少。
因為季先生對冬寶的印象好,連帶著先生家的小孫子對冬寶也照顧有加,自冬寶進學後,季明哲就常帶著冬寶學習,時間長了,二人熟悉了,冬寶也習慣了學堂的生活。
季大年家沒種地,家裡的活計就少,為了讓冬寶能專心學習,陸小夕把換洗的衣服和床褥都備了一份放在季先生家,讓他中午可以在學堂午休,又讓二丫三丫每天中午都給冬寶送飯,免了冬寶中午來回的跑。
送了幾天,二丫三丫和季老先生家都熟悉了不少,季先生知道二丫三丫每天在家都跟著冬寶認字就很高興,難得莊戶人家對學習的熱情這麼高,於是,季先生讓二丫三丫可以每天來學堂旁聽。
王氏知道此事就不同意,說家裡的活計都沒人做了,二丫三丫只好找到陸小夕,這事,找大姐準沒錯。果然,陸小夕一聽就同意了,讓她們只管去學,王氏哪裡可以請三嬸多過來幫忙,大不了每個月多開點工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