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始皇也提了在國旗上畫上龍,他只是補充,怎麼這姜姑娘不吐槽始皇,只嘲笑大清?
康熙很是心塞,他算是看明白了,姜宛就是對清朝很有意見,他就應該少說話礙眼,不然總要躺槍。
……
姜宛解釋完國旗,開始回答國歌的問題。
“國歌的背景當時華夏被日寇所侵擾之時所作,激發人們保家衛國的熱情,最開始的那句其實還是提醒大家不要當亡國奴,不要成為日寇的奴隸,倒不是鼓勵百姓造反。”
末了姜宛還是忍不住吐槽道,“你們怎麼聽見一句歌詞就腦補那麼多,還擔心是在鼓勵造反?怎麼那麼心虛呢?”
天幕下的帝王頓時覺得膝蓋中箭,他們的確是心虛了,誰叫這後世的天幕傳播的那些思想都有些“大逆不道”,總能挑動他們心中最為害怕的情緒呢?
不過旋即他們心中又生出一陣慶幸,還好,還好,總算不是挑動他們臣民反抗他們。
姜宛吐槽完便沒再糾結,而是轉到了那個看似普通但卻不怎麼普通的問題。
她想了想道,“二鳳陛下問的這個問題呢還是很值得思考的,真要探尋起來,那首先要說到古代國家的概念和現代國家的概念。”
“華夏古代雖然也有國家的說法,但實際上指的是家天下模式下皇帝們統治的領土,而現代國家則是主權在民,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
“華夏古代的愛國本質是忠於所謂的帝王,所以所謂的有識之士總是在期盼著明君當政,哪怕是碰上所謂的昏君,大多數臣子也只是想著規勸他們,甚至不少忠臣良將還用性命血諫。”
“現代國家的概念其實是從西方傳來,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創造性地提出了‘人民主權’的概念,標誌著國家主權正式與王權脫鈎,從此國家不用再依託於國王、皇帝的存在。民眾成了國家的主人,國家的管理者也是由人民選出來服務人民的。”
“有句話怎麼講的來著?爭當人民公僕!”
“所以理清這些就能明白,愛國對於如今的民眾來講是自然而然的事。”
“畢竟我們並不像古代那般愛哪個皇帝,而是愛的這個由我們一手建設的國家,大家會到這觀看升旗,是因為我們真誠地為這個國家感到自豪。”
姜宛這一番話再次猶如一道驚雷將之前帝王們心中的慶幸炸了個粉碎。
秦,嬴政的臉頓時陰沉了個徹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天下本就是該君王的!那些黔首什麼都不懂,怎麼配當國家的主人?哪怕讓他們選也選不出好的領導者啊!”
西漢,劉徹氣得直接站起了身,一邊走一邊罵。
“大逆不道,真是大逆不道!之前宣揚後世沒有皇帝也就罷了,怎麼敢說‘皇帝’是百姓的僕人!他們也配?”
立在一側的衛青見狀,連忙勸道,“陛下,說不準這其中有誤會,那公僕並不是我們以為的意思,不如先聽完?”
劉徹這才停下腳步,心中的氣消了些,“你說得對,那姜姑娘說話總喜歡轉彎,說不準又跟之前那歌一樣,是朕虛驚一場了。”
他旋即又坐了下來,只是到底是忍不住心中的疑問,當即決定直接發彈幕質疑。
唐貞觀,李世民也是呼吸一窒。
哪怕他已經做了無數的心理準備會從天幕那聽到各種暴論,但此時依舊無法接受。
公僕?這怎麼可能?如此說來那不反倒成了當權者不如普通老百姓嗎?真是笑話!
李世民自認十分了解人性,又或許是他心底裡就不願承認這是真的,他搖著頭道,“這姜姑娘說得太誇張了,簡直是倒反天罡!”
說著他為了找到支撐自己心中想法的證據,轉而望向臺下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