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誒屁屁?那是什麼?為什麼能叫這汽車?”
李世民也奇道,“這後世真是有太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了!”
就當眾人以為之後就是姜宛坐著汽車漫長的趕路過程時,半個小時後汽車卻是停在了一個小型的透明建築旁。
眾人疑惑之時,將行李從汽車上拿下後的姜宛開口解釋道,“接下來要去機場啦,但機場有點遠,打車的話需要接近兩個小時。本著該省省,該花花的原則,所以我打算坐地鐵機場專線去了。而且現在還是早高峰上班時間,說不定打車比地鐵還慢,不如坐地鐵了。”
姜宛如今雖然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主播,收入也還算不錯,但主播的收入畢竟不那麼穩定,長久以來的漂泊讓她也沒什麼安全感,保留著能省就省盡量存錢的原則。
她解釋完便提著行李箱進入地鐵站,現在的地鐵站基本上都有扶梯,所以哪怕提著行李也並不會怎麼不方便。
然而這尋常的一幕卻是再次讓天幕下的人吃驚了。
秦,嬴政睜大雙眼,“朕看姜姑娘一點沒動啊,她這是自動下到地下去了?這黑乎乎的能傳送人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還不待嬴政思索完,眾人便見姜宛卻是已經又下了那黑色傳送帶,入目的便是一個看起來很是開闊的空間。
燈火透明,甚至連地面都鋪上了光滑的大理石,而空間內部還有許多他們都看不懂的東西以及設施。
他們想驚嘆、疑問,然而姜宛的動作實在是太快,甚至他們都還來不及反應過來,便已經跳到了下一部分。
只見姜宛將她手上的行李又放在一個黑色傳送帶上,過了一個銀色的機器,姜宛本人從一個白色的門的形狀的東西穿過。
而後她再次提上行李,來到了一排半人高的機器前,機器中間有缺口,但是卻又被兩片暗紅色的不知道什麼材質做成的半圓片擋住了。
然而姜宛卻依舊不慌不忙,她掏出了一個小卡片,對著那機器的一處一掃,那半圓片就自動開啟,而姜宛也就快速走了進去。
隨後,姜宛再次坐上了之前那個黑色的能自動將人傳送向下的履帶,又下到了第二層空間才停下來。
而第二層的建築內部與第一層的裝修風格差不多,但兩側卻是透明的不知道用什麼材質做成的牆。
透過透明牆,眾人還能看到裡面是一條黑乎乎的隧道,不知通往何處。
見到姜宛終於站定,回過神來的眾人當即開始發問。
【祖龍大大:那能讓人自動向下的是什麼東西?】
【掌上明豬:為何要在地下修建這麼大型的建築,難道地面不夠你們住的嗎?】
【開局一個碗:地鐵又是什麼?為什麼要在地下修建,咱只在地下修墳墓!】
……
看著這五花八門,令人噴飯的問題,姜宛卻早已經習慣。
看著等車牌上寫著下一輛車進站還有四、五分鐘,想著等車也無聊,姜宛便又耐心地解釋起來。
“地鐵是現代城市裡的一種軌道交通。雖然它名字叫做地鐵,但實際上地鐵不都是在地下跑的,在城市裡因為地面空間實在太過擁擠,所以基本上在地下,但是在郊區開闊處,地鐵則直接修在地上。”
“地鐵最大的優點呢就是速度快、運量極大,每小時的客運量甚至能達到4.5萬人,行駛速度也基本上能達到每小時80公裡。”
“它的建立與設計初衷其實也是因為城市人口過多,地面交通擁堵,於是設計師們腦洞大開了。第一條地鐵是1860年建於英國倫敦,那時候的地鐵還不是電力牽引,而是蒸汽機。我國的第一條地鐵則是1965年建成的帝都一號線。”
“改革開放之前,地鐵在我國算得上是稀罕物,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為瞭解決交通擁堵問題,興建地鐵的城市越來越多,整個一、二線城市都幾乎覆蓋完畢,連不少三線城市也都修建了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