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好笑,身為俄國人的彼得三世是個精德分子,而身為德國公主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卻是積極學習俄語融入俄國。”
“伊麗莎白女皇去世後,彼得三世繼位,精德的他開始了一系列抽象的舉動,比如把打下來的土地還給德國啦,全俄國學習德國啦,總之這些舉動不僅抽象還嚴重損害了俄國及俄國貴族的利益。”
“同時,他和葉皇本就是政治聯姻,此時彼得已有更加喜歡的情人想要廢除葉皇的皇後之位。葉皇自然不能坐以待斃,多年來的宮廷生活她早已經私下籠絡了一批大臣,他們一起發動政變廢了彼得三世,擁護葉皇登基,也造就了俄羅斯的第二位大帝。”
“葉卡捷琳娜二世上臺後,在政治上實行開明專制,鼓勵工商業發展,新建學校等等。”
“軍事上,她聯合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獲得了波蘭接近一半的土地,同時打敗土耳其取得黑海沿岸地區與克裡米亞和庫爾蘭部分地區。國土面積擴大了67萬平方公裡,開啟了通向黑海和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使得俄羅斯成為了歐洲強國。”
天幕下,不少之前還罵罵咧咧的男人們都閉上了嘴,面如土色。
治國這些政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打下來的領土卻是客觀的。
有哪個帝王不想開疆擴土呢?
武周,武則天聽完葉卡捷琳娜的故事連連鼓掌,“不愧是大帝,朕一向不服任何人,但也不得不承認這女子果真厲害,易地而處,朕不一定能做得比她更好。”
與此同時,武則天也有些遺憾。
俄國的皇後登位的確比她容易,那也是因為宗教,也是因為歐洲有先例可尋,然而皇位最後依舊還是優先回到那些有著相同姓氏的男人們手上。
武則天在心中輕嘆之時,姜宛這時也發出了一樣的感嘆。
“其實這種繼位方式我覺得其實有些類似於我國的太後臨朝稱制,都是由於一時間沒有合適的同血緣繼承人,於是讓妻子作為過度,只是俄國比較直接讓她登上了皇位。”
“當然我國也有直接稱帝的猛人,那就是武皇。唐高宗李治身前身體不好,他不信任自己的兒子,更不信任自己的臣子,於是讓皇後武則天幫他理政,而這也讓武則天有了執政的基礎。”
“因為精心培養的長子早逝,繼位者不成器,於是他死前下了一道遺旨,朝中大小事務都需經由武則天同意,這其實就給了武則天臨朝稱制的權力基礎。李治當然知道自己的妻子並不是自己母親長孫皇後那般的賢後,但他對於武則天最大的想象估計就是她成為又一個呂後,誰能想到她一個六十幾歲的老太太還搶了兒子的皇位呢?”
唐,李世民聽多了姜宛談論武則天,已經很是淡定了。
然而在聽到唐高宗李治,他的母親是長孫皇後之後李世民頓時愣在原地。
什麼鬼,這唐高宗李治是他的兒子?他和觀音婢現在哪裡來的兒子叫李治?
而且繼承他皇位的不該是大郎承乾嗎?哪怕承乾出了事,也該是青雀繼位啊!
李世民第一次覺得有些無助,這是他在面對竇建德十萬大軍時都是沒有的,他轉過頭望向身旁的妻子,便見到妻子也已經是面色蒼白。
他忙伸出手握緊妻子的手,“觀音婢……說不定是這天幕搞錯了……”
然而長孫皇後在愣了半晌反應過來後,低聲喃喃,“陛下,臣妾昨日被太醫診出有孕了,還沒來得及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