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 拼音發展
大概是太久沒有看過課本, 姜宛饒有興致地翻看了起來,同時給大家介紹。
“現在的小學課本雖然內容有所不同,但跟我們小時候差不多, 還是那個風味, 都是一段很短的帶拼音的文章帶上各種五顏六色的卡通畫,主要是教孩子們認識字。”
“這個階段呢, 主要是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我個人覺得也沒必要買太多的教輔資料, 選上那麼一本作為課後鞏固練習就可以了。”
“這本《課後一練》,還有這本《同步訓練》都是賣得比較好的, 大家可以挑一個系列選擇購買, 再多的我就不介紹了,相信能上網的各位應該不至於看不懂小學一年級的課本。”
姜宛實在是覺得這些課本沒什麼具體介紹的必要,因此快速翻完一遍後, 便決定開始翻下一本。
然而這時直播間的彈幕卻又讓她出乎意料了起來。
【七世紀最強碳基生物:主播, 拼音是何物?是標在漢字上的那些奇怪符號嗎?】
【開局一個碗:太宗兄弟真是問到咱的心坎上了, 咱也早就想問那些七拐八拐的符號是什麼了。】
【李氏族譜清理大師:主播說這是教小孩識字的,請問具體是怎麼教的呢?】
……
姜宛看見這些彈幕時差點以為自己眼花了, 連漢語拼音都不知道這就有些過分了吧!
不過她又轉念一想, 似乎某個小島上的島民的注音方式跟他們現在用的不一樣,難不成這些網友其實是小島島民?
不過因為之前實在是太多令她無語的彈幕, 姜宛早已經學會想不通就不想, 不然為難的只有自己。
不過既然網友們提了問, 她也就回答一下吧。
想了想組織下語言,姜宛道,“這些字母就是漢語拼音,起源於拉丁字母, 用來給漢字注音,讓初學者能快速學會漢字。”
“但要說的是最開始發明拼音並不是為了給漢字注音,而是為了代替漢字。”
“早在明清兩朝,西方傳教士為了便於外國人來華學習漢語,便已經嘗試用拉丁字母拼寫漢語。”
“清朝末年華夏逐漸落後於西方,不少學者開始尋求變法圖強,他們認為學習西方才能重新趕上世界主流。彼時日本明治維新後以片假名代替原本的漢字,國內多是維新派,便也想學習日本,在清朝滅亡之前正式確定了一種切音字,但因為清朝滅亡得太快,這種切音字並未來得及推廣。”
“到了民國,北洋政府以章絳的紐文韻文為模板,頒布了注音字母,國民政府時期改稱為注音符號,一直到現在某小島的人也依舊在使用。”
“49年後,新中國成立,當時又爆發了漢字拉丁化的討論。當時有一批學者認為漢字太過複雜,而且是表意文字,不方便學習,導致了我國的文盲率高,不利於社會發展,漢語拼音就是在這時候經一批學者共同發明的。”
“關於是否要廢除漢字,改用拼音的討論持續了很久,但幸好最終總理拍板拼音只用作漢字注音和推廣學習普通話,並不起到代替漢字的拼音文字,漢字才得以保留。”
“雖然有著這一場風波,但拼音的確對我們幫助頗大,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助力新中國早期掃盲,還是幫助外國人學習中文,亦或是拼寫輸入都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