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 章 讀書竟然免費了又加了……
姜宛有些無語, “這怎麼可能是假的?現在誰沒上過學?”
不過想到這群人多半是在國外,若是在哪個非洲國家,又或者是緬北什麼的說不準還真不知道。
她一向是個認真的人, 當即講解了起來。
“的確中國這麼多人口, 想要實現所有人都受教育很不容易,但是經過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基本上實現了全國範圍內義務制教育的普及。”
“義務制教育其實起源於西方, 1763年, 普魯士頒布了強迫教育法, 而後美、英、法等國家分別在19世紀下半葉頒布了義務教育普及法。”
“至於我國其實在清末民初的時候便已經有了義務教育的初步意識,然而那時國家貧困弱小, 因此義務教育真正得到發展其實還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
“新中國剛成立時, 我國雖然沒有明確提出普及義務制教育,但卻一直盡力普及教育,更是開展了好幾次的全國大規模掃盲活動。”
“1949年, 我國剛成立時約有5.5億人口, 文盲率卻是高達80%, 不僅老百姓需要教育,同時還成了新中國發展的大障礙。於是轟轟烈烈的全國性大規模掃盲運動開始, 遍佈了農民、工人、士兵等等各行各業。”
“1952年是第一次全國性大掃盲, 1956年周總理再次號召全國人民向現代科學文化進軍,第二次掃盲達到高潮, 1958年陳元帥在會上強調, 掃盲是讓六億人睜開眼睛的工作, 第三次掃盲運動又開始展開。”
“從新中國建立到1960年,約有1.5億人參與了掃盲培訓,而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我國現在的文盲率已經降至2%, 基本上做到了青壯年人人都能識字讀書。”
“當然我國正式提出九年義務制教育是在1985年,即全國的適齡兒童都必須接受小學六年以及初中三年的基礎教育。”
“當然僅僅是強制規定兒童必須受教育也是不夠的,因為還有不少家庭掙紮在溫飽之間,也不是所有的家長都那麼有遠見,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於是依舊有許多適齡兒童被迫失學。”
“於是考慮到這種現象,再加上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06年時修訂後的《義務教育法》同時規定對學生免收學費、雜費,大大降低了家長們的經濟負擔。”
“免收學費、雜費”這個詞以極大的沖擊力沖擊著天幕下所有人的耳朵。
田間地裡的農人們皆是一臉不可置信。
一個滿頭白發衣衫襤褸的老人道,“什麼?讀書不要錢?這怎麼可能?官老爺們怎麼可能這麼好心?我活了大半輩子還沒聽說過”
一個正在漿洗衣服的中年婦女對旁邊的人道,“讀書可貴哩,聽村裡的富戶說,他們家想要供大兒子讀書都需要把牛賣掉,怎麼可能不要錢?”
一個身材枯瘦的年輕漢子也搖頭,“別說他們了,就我在縣老爺那做工,他想送大少爺去最好的書院讀書都要猶豫許久哩!”
村口大槐樹下,正在帶小孩子讀書,滿頭白發的老秀才則是激動地流出了淚來。
“這是真的嗎?後世真的讀書不用錢了?”
秀才蒼老的手不由得輕微顫抖,年少時他家還算是村中的富戶,再加上他很愛讀書,於是父母便咬牙送他去了鎮上的學堂。
他花費十年終於考中了秀才,然而隨著他父親的去世,家中便再也沒有餘力供他上學。
於是乎他便只能回到村上,平日裡種田維持生計,閑暇時帶帶村中小孩收些束脩,又或者幫村中的村民寫信賺些貼己。
彼時他在鎮上的學堂中也是前幾名,有幾個同窗已經考上舉人,還有一個更是在幾年年前高中進士,成了貴人。
他常常在想,如果當初他有機會繼續讀書考學的話,是不是也能像那位同窗一般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