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內的氣氛從未有過的輕鬆,孝淳帝覺得天氣都不怎麼熱了呢。
這篇策論著實寫得好,從農耕、政治、經濟、水利、科舉到戶籍政策甚至工事上面面俱到,提及了大鄴新的改革方向和極具前瞻性的未來規劃。
唯獨,沒有寫軍事。
不礙事,凡事沒有十全十美的,軍事是他的強項,不寫也罷。
在幾位皇子錯愕呆滯的眼神中,孝淳帝帶著沈確往外走,一邊走還一邊和藹道:
“今日午膳就留在你母后宮裡用吧,朕也同去,咱們一家三口許久沒有在一起吃飯了。”
一家三口?
其他眾皇子面面相覷,那我們算什麼?
孝淳帝有許多兒子,只有老大是皇后所出,帝后青梅竹馬感情一直很好,皇帝顧念皇后身體一直沒有再讓她生孩子,而皇后娘娘同丈夫也是心有靈犀,無論後宮是何原因充斥進云云美人,帝后永遠都是一個眼神便心領神會。
自從晉王回京開始放下兵器拿起書本以後,從未有過的父慈子孝今日終於上演了,感動了一眾隨從的太監、宮女,這值得普天同慶的好訊息瞬間飛遍了整個皇宮。
孝淳帝親自拿著沈確的文章,像一個考了滿分忍不住炫耀的孩子,“啪”的一聲拍在了翰林院老幾個面前,眾人早已聽聞了訊息,一時好奇,都圍上來看。
從沈確的視角望過去,她的“父皇”此刻正得意洋洋地坐在正位上,慢條斯理一臉驕傲地飲茶,幾位翰林老學究的腦袋湊在一起研究她的文章。
雖說許久未曾動筆,但是這一篇文沈確是耗費了大半生的功力,查閱古蹟、借鑑史書,寫得十分有底氣。
果然,翰林院的老先生們紛紛跑來詢問,有探討、有考教、有驚訝……最後都變成了讚歎。
“怎麼樣,朕的兒子不賴吧。”孝淳帝一臉得意,“是不是有‘別人家的孩子’那種感覺?”
沈確:……
哪有這樣討誇的。
“大皇子簡直天賦異稟,文采不凡。”
“思路清晰,憂國憂民且見識廣博。”
“倡導的思路乃我大鄴之所需,果真後繼有人啊。”
“真是別人家的孩子啊。”
……
沈確被說得臉紅耳熱。
那一日,孝淳帝又帶著沈確在皇宮裡逛蕩了大半日,各衙門部司都走了一遍,驕傲,得意,忍不住地就是想笑。
眾臣工望著陛下的背影,偷偷捋須嫌棄:“怎麼從前沒發現,陛下這麼愛炫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