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朝的都城位於舊都長樂東的中州,此城四域十三街,逾八寺百坊。
雄偉氣派的皇城更是巍峨的聳立在中街終點,宮門兩側立有四尊武士石像,乃是與高祖皇帝一同征戰天下的四方神將,也一同在此守護大夏近千年。
金碧輝煌的大殿上人聲鼎沸,文武官員正在討論著徵衛的戰事。
大家都知道大夏守衛軍和北原、雪域勢力的圍剿,幾乎全軍覆沒。
人群中多是提議治罪岱嶽石泰,還有一些人大罵北原蠻人。
左側站立著一個將軍頗為特殊,他身著黑甲,一把精製長刀握在手中,這可是唯一一個帶兵器入殿的將軍。
此人正是護國八子天地山河林澤境漠的第七位北境戰神燕霖閣,常年以一人之力帶兵抵抗北原部族,鎮守北關。
“如果大漠龍王秦子生沒有叛國,憑著他的能力必不讓大夏受辱,早已十里無影取敵將狗頭!”
有人捧自然有人踩,為何武將說不過文官呢,讀書人腦子快!
“岱嶽將軍可帶著弦陽大師,聽聞衛國百姓傳聞弦陽大師被腰斬,屍體扔下了城牆餵狗!”
“本官也有所耳聞,肯定是凶多吉少啊!”
大殿上你一句我一句的,吵的武將頭痛,卻不便吱聲,畢竟打了敗仗!
“據我駐衛國經商的內線回報,衛國已經和北原聯合一同攻我寧州府,這可是太師的封地!”
這人的話倒是說了實情,也考慮了文太師,這就把重點拉回到攝政的文太師手裡,看似為他考慮,又是將一軍,你不是能耐麼,還想召人家太子為婿,這下好了,你不和親怎麼退兵?
“八子無為,前有云瀾不遵王命,後有秦子生叛逃他國,誰能保證江南之地的藺中澤去不去投了江南王?”
此話徹底激怒了燕霖閣,他重重的將刀跺在地板上,發出的巨響讓眾人大驚失色。
眾臣不敢惹惱燕將軍,可這大殿還有比他大的官兒。
他們雙眼不約而同的看著坐於天子金座下的人,此人濃眉高額,嘴邊的鬍鬚整齊,嘴角間透露的穩重和城府不怒自威,氣場強大到讓人望而生畏。
這便是郡主文迦心之父,權傾朝野的慶寧公太師文元君。
三年前,皇帝忽然神神叨叨,時好時壞,並下詔由文元君領太師之職,代領天下國政,自此大夏詔令便出自太師府。
太子則被責令前往龍陵的太廟面壁思過。三年來,文元君依靠自己的力量,國力居然比永清前二十年還要強盛。
這廟堂之上都快舞刀弄棒了,再不說幾句,燕霖閣還不把話多的大臣頭打爛?
“各位大人不要吵了,勝敗乃兵家常事,今天我們在這裡議事,就是想拿出一個穩妥的辦法!”
眾人一聽文太師說話了,也都不在多言了,一個個等著其他人先說,自己在點綴,也不至於說錯話成了出頭鳥。
文太師見眾人沒有主動來說的,那隻好拋磚引玉。
“我朝出兵以來,北拒原蠻,南抵詔山,東征撫仙,西討叛衛,三線皆成,唯獨徵衛大敗,徵衛軍也是我著手籌建,戰敗罪責在我!”
兵部晁烽大人一聽這話不說也不行了,軍隊籌建,行軍打仗,兵部可是從頭到尾參與的。
“太師不必攬下責任,北原雖無進犯一步,我軍也實為據守,並未出擊。
而撫仙稱帝,江南王謀反之心不死,只有蜀王一直插手詔山百國,讓我西南固若金湯,末將守著中州,不能為國解憂,慚愧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