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崇禎這次組閣的安排,周世顯在心裡是很佩服的。
先是時機,崇禎一開始寧肯讓內閣空著,也不著急選用人員,直到駙馬的府兵出手,打平了劉澤清,取得了一場大捷,足以威懾那些對君權有所輕忽的武臣,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派錦衣衛查抄了綰繡園,將四個親藩遷往鳳陽圈禁,滿朝親貴一時噤若寒蟬。
當初在崇禎下落不明時,南京的文武大臣為擁福擁潞的事分成了兩派,爭鬥得很是激烈,等到後來福王出了事,擁潞的一派是以東林為主,起初還覺得幸災樂禍,可以看別人的笑話,沒想到一轉眼潞王也被牽了進去了,通通都是德行不修,誤交匪類,則擁潞一派也不免人人自危。
在這樣的情況下,內閣的名單一出,不僅無人敢有異議,而且大家都覺得這是萬歲穩定政局,開啟新篇章的一頁,過去的事情看來就不用再追究了。
這四個人之中,李邦華的位齒俱尊,聲望也足夠,又是護駕南下的功臣,剛剛還在淮安立了大功,擔任首輔是眾望所歸。
史可法的背景,東林的色彩較濃,在內閣之中擔任次輔,算是個很好的平衡。
至於倪元璐和高弘圖,兩人都是中立的立場,也都是辦事的能臣,特別是倪元璐,擔任戶部尚書其實是打破了太祖“浙江人不得掌戶部”的遺規,可見其厲害之處。
因此這份名單一出,朝野都稱滿意,也都紛紛稱頌萬歲聖明。????
李邦華和倪元璐雙雙入閣,來恭喜的人當然很多,這回不必閉門謝客了,一個一個都應酬到。但是遇到以今天晚宴相邀的,就通通回絕了,因為已經有了安排。
到了天色將黑,兩頂轎子便一前一後的抬進了李邦華的宅邸,周世顯和倪元璐先後下轎,看見出來迎接的李邦華,三人相視一笑。
等到燃燈擺宴,幾個隨從將酒菜擺好,退了出去,知道這三位當今最紅的文武大員有私房話要說。
三個人卻先沒說話,把三杯酒碰在一起,各自仰頭一口乾了,這才長吁了一口氣,自北京城那驚心動魄的一夜開始的故事,彷彿至此才算告了一個段落。
“駙馬,你接下來有什麼打算?”李邦華問道。
“打算多了。”周世顯笑著說道。
“不妨說來聽聽。”倪元璐也感興趣的問道。
“多爾袞集合了滿蒙漢八旗和遼東兵共十四萬人,與李自成的二十幾萬人在通州密雲一帶對峙,這一場大戰會決定北京城誰屬。即便滿州兵輸掉,退出關外,但也不過是野獸暫時歸巢,避人療傷罷了,若不能以雷霆手段斬草除根,則終有捲土重來的一日,”
“張獻忠還盤踞於蜀中,為害甚烈,若是不能加以剿除,則蜀中百姓苦無青天。”
“左良玉雄踞湖廣,雖無反跡,割據已成。不過還好有闖賊手下大將白旺的五萬人與他對峙,讓他一時還不敢輕舉妄動,只是時間一長,若無對策,則必成心頭大患。”
“福建鄭芝龍,雖受招安,其實聽調不聽宣,閩海一帶,仍非朝廷天下。幸好他的長子還年輕,叫做大木,此刻正在我覆舟山大營之側的國子監讀書,聽說是個可造之才,若是哪一天鄭芝龍有個三長兩短,以大木繼之,局面或許便有所不同。”
“江北劉良佐,仍帶兵數萬,陰藏禍心,一日不去,我心一日難安。總鎮高傑,行事暴戾無常,擾民甚重,若是不加收服,徹底打掉他的氣焰,總有一天要出大事。”
“現在朝廷的稅源之地,首在江南,雖尚稱富庶,但投獻之風愈演愈烈,逋賦之數越欠越多,若不痛加整頓,何以為繼?總不成天天靠著抄家過日子。”
“我的府兵,只是剛具雛形,還遠遠沒有練成。五軍都督府的屯田制度,早已破爛不堪,大部都為衛所官所侵奪,所以屯田非清不可,兵制度非改不成。”
“駙馬,你果然是心憂天下。”李邦華和倪元璐對望一眼,“不過我還替你加一條。”
“什麼?”
“你可是當朝駙馬。”老爺子似笑非笑的說,“現在宮裡放著一個公主,府裡放著一個紅葉,你究竟是打算怎麼樣啊?”
“哦,這個,”周世顯微微一笑,點頭說道,“孟翁放心,我總要尋個法子,不負君王不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