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不是姜默亂想,單憑一條足以讓她得出這個結論——在姜默給張玉然打工之後,她對他的稱呼就從“Leo”變成“張總”。
對於這個微不足道的改變,張玉然僅有一次勸阻的舉動,一次。其後,他就很自然地接受自己成為“張總”的現實,並且明顯樂在其中。
這個事實,多少令姜默有些無語。在英國的時候沒覺得這人架子這麼大啊,怎麼回國不到一年,他就像在油桶裡滾了一圈似的,沾了點特別招人反感的油膩勁兒?
也好,摸清他的這個特點,說服他的時候至少不會出現大方向的偏差。
抬咖的話誰都愛聽,怎麼說“張總”聽起來也比“Leo”風光不少,姜默能夠理解,而且很快說服自己不去追究背後的原因是否令人暖心。
總之,基調就是得順著他的性子走。戰隊存在盈利希望只是姜默開口的一個契機,重要的是怎麼透過戰隊,讓張玉然和他的公司搏個好名聲。
這已經算是品牌策劃的工作了,姜默真的不擅長。她琢磨半天,才想出一個大致的實現辦法。
打響品牌的可靠途徑,就是講一個大部分人喜聞樂見的故事。比如LW戰隊,隊名的含義就是迷失的戰士找到回家的路。
這個說法作為品牌故事未免顯得不夠接地氣,那麼她可以換個說法:創業者們一度因為沒有摸清方向而止步不前,最終發掘自身所長,實現價值。
不光是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姜默敢相信,光是亮出“創業者”三個字,就足以觸達張玉然的痛點。
接下來,事情會有兩種發展方向:一個是張玉然並不想聽她吹噓,並且禮貌地請她走人,此結局的好處是能夠使張玉然看出她傷透了心,下定決心不再強留她,放她一條生路。
另一個結局,就是張玉然被她打動,願意坐下來聽一聽她的想法。
假如她很幸運地發現這條路可行,那麼接下來,就得深挖故事,把餅畫得更大一點。不過也不能由著自己的想法來,必須時刻牢記,最終的決定權始終在張玉然手裡。
有了一個能把人騙進來的故事,接下來就該適時賣慘,或者說得好聽點,示弱。
不光姜默要展示出自己近階段艱難的心路歷程,還得捎上那群隊員們,尤其是林仲龍,管他內心到底願不願意。關係全戰隊生死存亡的大事,只能讓他犧牲一下了。
這塊倒不難講,隊員們的日子多不好過,姜默心裡有數。關鍵是要把他們的處境和戰隊乃至公司的口碑聯絡起來。
公司逆風而行,因為熱愛電競,所以願意給有天賦的選手們一個機會,讓他們能夠站在更大的舞臺上證明自己,這種理由,值得大書特書。
倒也不是姜默信口瞎編,這可是張玉然自己說的。當年他堅持說服姜默接納林仲龍作為戰隊核心選手的時候就是這個說辭:想拉林仲龍一把,給他個機會。
回頭再看,姜默有點後悔當初的天真。一聽就該知道是藉口的理由,她當時居然信了!
算了,誰還沒個年少輕狂的歲月呢?按捺住懊惱,姜默繼續補完假想中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