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桿司令成不了氣候,累死他也做不完那麼多繁瑣的政務。
趙無疆做的很好,懸鏡司的成立,在百官頭上懸了一把利劍,無人敢陽奉陰違,貪墨懈怠,官場風氣,比起景佑帝那會兒,好太多。
扶持吳宰輔和自己抗衡,水車,風車,高産糧食的問世,在百姓中樹立了極大的威信,多年不遇的旱災,都被他順利化解,徹底掌控了朝局。
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成長到了景佑帝一生都達不到的高度。
“皇上,臣有本奏!”
蔣少川走出來,遞上一本奏章,滿朝文武的心,一下子提起來,懸鏡司獨立於朝局之外,不和他們有人情往來,他要彈劾誰,可是一點兒風聲都沒有。
“呈上來,何事要奏?說說吧!”
師太傅都收回思緒,目光投在他身上。
“臣要彈劾兵部尚書,瀆職懈怠,任人唯親,貪汙之罪。
馮傢俬藏的軍械裝備,都不是老舊淘汰之物,而是最新制造的一批軍備,工部有戶部領取的文書為證。
馮家少爺剛進城不過三個月,這批軍備,卻是兩個月前發下去的,就算馮家有罪,也是和兵部勾結,因為這批軍備,是兵部所有。
臣暫時沒查出來,問題出在兵部哪個環節,庫房還是派發房,所以直接彈劾兵部尚書,他是兵部主官,理應負所有責任!”
兵部楊尚書,已經六十多了,年輕之時,也是有勇有謀,親自上過戰場,一步步熬到兵部尚書的位置,位極人臣。
但是隨著年紀漸長,精力不足,只想著給子侄安排好後路,乞骸骨退休,兵部一多半主官,都是楊家的親朋故舊,這也是蔣少川彈劾他任人唯親的原因。
楊尚書是真不知道這件事兒,兵部的具體事情,都是兩位侍郎在做,慌忙跪下辯解,“臣和馮家絕無勾結,平時來往,也都是公務,私交甚少。
軍備分發,都有文書可查,蔣司主怎麼就認定是兵部的責任,臣不服。
臣肯請大理寺來查,不能只聽懸鏡司一家之言。”
蔣少川道:“瀆職是一項,這是兵部的官員名單,一半兒跟你楊家有關系,楊大人該怎麼解釋呢?
軍備是派發了,可是,時日尚短,各府軍營還不曾來領,還在你兵部的庫房,問題很明顯,就在你兵部。
不管誰來查,事實就是事實,楊大人休想甩鍋,下官親自盯著,不管是大理寺,督察院,隨便他們查!”
楊尚書唇角哆嗦,下意識看向師太傅,他垂眸不語,老僧入定似的,不給回應。
趙無疆道:“那就著令懸鏡司,大理寺,督察院,三司會審,近兩年戰事少了,兵部也腐朽了,是該整頓了。
督察院徹查兵部所有官員的履歷,朕不介意你們安排自己的親眷族人,舉賢不避親,但是,能力不匹配職責,就該想想後果。”
楊尚書一頭的冷汗,顫巍巍謝了恩。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公公一聲唱喏,早朝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