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也再次飆升達到了一石米十兩紋銀的天價。
還有價無市。
楚墨隱在暗中,靜觀事態發展。
到了這種時候,很多事已經不需要他在背地裡推波助瀾。
他要做的,便是確保事情走向符合自己利益,即將到手的勝利果實,不被他人採摘。
便如洪水,若不能在起勢前及時疏通,待成了滔天之勢時,便只能聽之任之,直到找到新的洩洪口。糧價的飆漲,直接導致了民怨漸有鼎沸之勢。
而連城守將宋嘯鳴盜賣儲糧案發,將清查隊伍一行十人斬於常平倉前,就如同那滔天洪水有了洩洪口般,讓鼎盛的民怨,找到宣洩口。
連城廂軍五千人的大營,被憤怒的百姓衝擊,死傷無數。
緊接著寧城知府因為糧倉失竊案被下獄;淮城通判盜賣儲糧證據確鑿……
江南三路民憤一時間如同鼎沸的油鍋被瞬間傾覆,滿地沸騰。
安撫使邊大榮最近的日子並不好過。
來自上層的壓力,來自中層的抱怨,來自底層的怨憤如同附骨之疽般,如影隨形。
書房的案几被掀翻,墨盤砸碎,瓷器碎片到處都是。
小婢女跪在地上收拾著碎片,瑟瑟發抖。
“這些吃裡扒外的東西,讓他們謹言慎行,謹言慎行,結果還是弄得一團糟,搞成如今這般局面。
。。
邊大榮發了一通火後坐在椅子上喘著粗氣。
“去,把楚先生喊進來。”
寂夜無聲,星月交映。
位於江南北路與遼東南路接壤處的城池徐城,百姓們圍著知州府,群情洶湧。清查徐城糧倉為首的,乃是安撫使邊大榮的親信吳新。
此刻,本欲趁著夜色離去的他們,被百姓團團圍堵。
“放了徐大人。”
“徐大人是好官啊。”
“若非徐大人開倉放糧賑濟流民,我等早就不知道死在哪個角落裡了。”
人群中你一言我一語的,喧鬧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