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添財眉頭皺起。
不用算都知道,那會是個天文數字,更何況還要面對新糧失敗的風險。
“不能算是借貸吧,只能算是成本投入。”
楚墨糾正道,“新糧種又不能憑空變出來,侯府也是要投入大量錢財人物的。這點相比歐陽少爺家學淵源,應該十分了解。”
“為什麼是歐陽家?侯府聯合戶部或者找其他家族也不是不能做。”
“侯府的能力侷限於新糧種,渠道戶部有、但資金不足。而不論渠道與資金,歐陽家都是天底下最強的世家,這理由足夠吧?”
“即便慢一些,侯府大可自己做。就像滾雪球一樣,新糧種若能成功,侯府怕是用不了幾年就能超過歐陽家了。”
歐陽添財問出心底最大的困惑。
“我說為了乾國,為了乾國百姓,為了武遼戰事起後,不至於餓拜遍野,歐陽少爺可信?”
楚墨轉頭看向歐陽添財。
歐陽添財如同第一次認識楚墨般,仔細端詳了他半天。
定遠關局勢吃緊歐陽家不敢說了若指掌,但也可以透過皇后的關係知道個七七八八。
開春後武遼大戰這事他是相信的。
事實上,秋收時,歐陽家甚至一反常態沒有壓低糧價便是為為此事做準備。
沒有人比他們更積極的在屯糧。
囤積居奇的目的昭然若揭。
歐陽添財久久未語。
對於他們這樣的世家來說,鐵打的江山流水的王朝。
他們不關心皇上姓什麼,不關心什麼餓殍遍野。
他們唯一關心的是家族能從中得到多少利益。
“此事靡費過巨,歐陽家也無能為力。”
歐陽添財都不用細算便知道是一筆天文數字。
“以歐陽家在江南的號召力,此事也只是四兩撥千斤罷了。”
楚墨做最後的努力。
“歐陽家即便能整合江南各族,但事情辦成後,歐陽家能得到什麼好處?且不說新糧種能否成功,真要是成功了,侯府難不成會將新糧種製法告訴歐陽家嗎?”
不知道育種選種的方法與竅門,只靠自留種再生長的糧種不能長久,這點歐陽添財清楚的很。
“除了育種技術不能給之外,歐陽家將能得到百姓的擁戴,得到侯府的友誼。”
楚墨認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