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衣衛眾人忙站起來稱謝,看著夫人坐下,這才坐了回去。
顏若兮這才叫月季去煮了茶給大夥倒上。
鐵十八說道:“去年冬天東平郡公元邕病逝,齊國又派兵侵犯河東,阻斷了海鹽的供應。”
“蜀中道路險峻,十三哥說要等到下月才能運抵,現在四個店面都已經沒有食鹽了,就連給宮中每月供應的貢鹽也是問題。”
“我這是來與夫人商量,看能不能先從涼州進些礦鹽應應急。”
顏若兮皺著眉說:“涼州的礦鹽含有毒素,應急還行,若是長久下去,就害怕出事。”
元無極向父母提出來要工匠的事,立馬就被母親教訓了一頓。
“前幾天給你說的話是一句沒聽進去啊。”
嘆了口氣,溫和了一下聲音:“我兒是大魏太子,只管跟著師傅專心讀書,這些天你父皇說了幾次,過完年還要帶你上朝學習理政,不要總有這樣那樣的小心思。”
元無極早就想好了如何規勸母親,抱著崔韶華的腰,小腦袋在崔韶華小腹磨蹭,這個撒嬌的姿勢總叫母后有氣也不會發作,元無極百試不爽。
“母后,趙太師講到: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若兒子只一味讀死書,今後難知民生疾苦,如何知曉百官議政時的謬誤。太宗皇帝曾有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布衣亦可傲王侯。”
“趙太師講到孟子的話:舜發於畎田之中;傅悅舉於版築之間;膠南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說古來有為君主,賢臣名相,那個不是有所經歷?”
“母后不希望看兒臣也成為那個大晉何不食肉糜的糊塗皇帝吧。”
“嘿嘿,才到蒙學兩月不到,倒練個伶牙俐齒,這書袋掉的,皇帝,你且說說。”
元韜泓捋著鬍子想了一會:“皇兒年幼,既是有些偏差了,也勝過不學無術的好。再說你每每考教他的學業,也未曾耽擱,他要工匠若是為了更好的瞭解民生,也是好事。”
崔韶華瞪了元韜泓一眼,又被兒子磨得不行,終是答應叫福安這些天就從宮中作坊中去調一些匠人。
元無極還沒到東宮,皇帝已經已經派遣了兩個煉丹的藥童帶著數張丹方等在東宮了,還叫人帶了各種煉製丹藥的原料。
天哪,老爹不會真的想把自己也引上修仙的道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