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八月十五,元韜泓自覺身體已經大好,又開始參與朝會。
重陽節的時候加封袁鑑修為太子少師;崔牧云為太子少保。
袁鑑修回家認真考慮了幾天,上書推薦尉遲家的孫子尉遲節和太原李氏的二房之子李紹侍讀,順便也毛遂自薦,推薦自己第三個兒子袁罡也到東宮侍讀。
倒是崔牧雲,顏若兮第二胎生了一個大胖小子,整天窩在家裡帶孩子。
崔韶華說了幾次,才推薦常慕為太子家令;叫鐵三兼著太子僕,順便傳授太子武藝,又將鐵衣衛中新招募的十名少年推薦充入太子三衛中,陪太子練習武藝。
就這樣忙忙碌碌,又到了第二年的正月,也就是元無極正式入學的日子。
一早上,崔韶華不知叮嚀兒子多少遍了,臨上車輦,還在說著。
元無極笑道:“嬢嬢,孩兒又不是出遠門,晚上還是要回來的。”
崔韶華瞪了一眼兒子:“這才多大,就嫌棄起老孃了!”
這才為兒子戴上束髮金冠,整理一番用了兩個多月為兒子繡的黑色金線滾邊的四爪龍袍,理了理廣袖袖邊的緙絲雲紋,緊了緊白玉腰帶,這才揮手叫車輦起行。
其實繞過太液池從一個側門就到了東宮,今日是太子第一次到東宮,所以車輦出了含元殿的正陽門出去,再繞著皇城向東,便到了東宮的正門延禧門。
今日延禧門敞開,甄選的東宮屬官早恭候在門外,迎接太子入宮。
趙博南、崔牧雲、袁鑑修三人是太子師傅,所以在東宮正殿中等候。
元無極在延禧門下了車輦,在眾人眾星伴月般伴隨下往正殿走去,才走了一半,一位小黃門急匆匆追上來,說是皇帝車輦也到了東宮門前。
眾人只得趕緊回去迎接皇帝。
知道皇帝親臨,趙博南三人不敢託大,也匆匆迎了出來,
元韜泓身後跟著一位穿著月白長袍,一根烏木髮簪束住道髻,手拿浮塵,身背一口寶劍的道長,正是小天師張德景。
元韜泓笑道:“今日太子入住東宮,恰逢天師有空閒,便邀了天師過來看看。”
元韜泓帶著眾人隨趙太師在東宮四處走了走,十分滿意,對趙博南大加讚賞:“朕從此處入繼大統已經快十年了,都快忘了這裡的模樣,太師這一收拾,好像比朕當年還勝似一籌啊。”
“皇后從內庫撥付了五萬兩,磚瓦木料都是晉王殿下調集,崔少保派遣了榮盛坊的工匠,老臣只是從中排程,要說功勞,還得記在晉王和崔少保的頭上,臣不敢冒功。”
元韜泓笑道:“這些都是他們應該做的,晉王的三個孩子都來了吧。”
“今個一早幾位侍讀就來了,現在在九華堂。”
元韜泓叫趙博南帶路,往東宮西北邊的九華堂走去。
這裡原是東宮的書房,院中種著九棵巨大的椿樹。
那年太宗到東宮,正值盛夏,九棵椿樹枝繁葉茂,如同華蓋,提筆寫了“九華堂”三個大字和一副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