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南巡路上 不愧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孫……
上元佳節之後, 見到許久未見的父母去親人,宮中妃子們的心情格外愉悅,上位者高興了, 底下的宮女太監們當差也輕省,宮中是難得的輕松。
這份輕松讓宮人們為南巡忙碌準備,都沒覺著辛苦, 反倒是難得的高效。
等到春暖花開之時, 第二次南巡的隊伍, 終於準備啟程。
黛玉這些日子很是注意, 趕上換季都只略咳幾聲,請來太醫看過後,只說她身子好了許多, 這幾聲咳嗽不算大事。
在黛玉亮晶晶的眼神下, 胤祺履行了承諾,入宮求皇太後將黛玉放入南巡的名單中,只不過與一開始所預想的不同, 皇太後聽了胤祺打算將黛玉放入五公主的隨行女官中,卻皺著眉拒了:“五公主這兒伺候的女官已經夠了,林家那女孩兒過去反倒壞了規矩, 倒是我這兒缺了個人陪著, 我記著林家就是南邊的, 她倒是適宜。”
胤祺也不是個駑鈍的, 只不過一時沒有想到,被皇太後這般一點, 特別是聽到加重的“規矩”二字,胤祺瞬間便反應了過來,此時宮中雖無明旨, 但已經都有了默契,黛玉日後是要嫁給他當阿哥福晉的,讓她這未來的嫂嫂給五公主當女官,雖說只掛個虛名,到底不太合宜。
莫說禮法之事,僅五公主該如何與黛玉相處,就是個難事。
想到這,胤祺真心實意地給皇太後謝恩:“還是皇瑪嬤想得周到,是孫兒疏忽了。”
皇太後素日裡最不愛為這些事費心,也就是胤祺,能讓他操心,她笑著喊起胤祺:“我瞧著那林家姑娘是個好的,等下次大選就給你們指婚,你們好好過日子,我就放心了。”
胤祺被皇太後打趣地耳垂都紅了,他垂著眼,笑著向皇太後求饒,寧壽宮中一片歡聲笑語。
很快便到了欽天監算好的黃道吉日,林如海作為翰林,也被康熙點了,讓他伴駕講學,而黛玉提前一日便被宮中派人接去了寧壽宮。
畢竟康熙的禦輦將從紫禁城出發,按著林如海的官職,林家當時隊伍的中後,黛玉還不知要等多久,索性接入宮中,伴著皇太後出行,也免了排隊等候的功夫。
皇太後是個愛憎分明的性子,她對著黛玉愛屋及烏,一早就吩咐了宮女好生伺候,黛玉雖有著入宮的謹慎,卻也沒覺著有多少不自在,倒也安心待了下來。
康熙第二次南巡的車架,再次浩浩蕩蕩地出了紫禁城,往京外走去。
南巡的隊伍中,人依舊不少,文臣武將、皇子公主、後宮妃嬪,再加上服侍的下人行李,整個南巡的隊伍長得不成樣子,前頭康熙的禦輦已經出了城樓,後頭的車架還未啟程。
皇太後摟著五公主坐在鳳輦中,黛玉側坐在一旁,拿著本經書為皇太後念著。
“其他的公主都安排好了?”皇太後閉眼聽著經書,寬大的鳳輦走在平整的路上,不見多少顛簸,她突然想起了身為皇太後的責任,詢問了一句。
黛玉念著經書的聲音停下,侍候在側的蘇曼略微皺了下眉頭,笑著回道:“都跟著大公主呢,大公主是個有本事的,必定會將幾個公主安置妥當。”
皇太後得了想要的結果,點了點頭,繼續吩咐:“眼瞧著皇帝就要為大公主指婚了,等嫁了人再要過這種鬆快的日子就難了,索性趁這個機會,將幾個大些的公主都領著走一趟,你去盯著,誰也不許慢怠了公主。”
黛玉翻著經書的手一頓,大公主的婚事居然如此近了,她不由想起了薛寶釵,想盡法子當了公主伴讀,眼見著在公主身旁已經得了信任,這公主卻這麼快就要成親,也不知她此時是如何打算。
此時的薛寶釵,卻正大公主的車上,正襟危坐地為大公主說著江南風物。
薛寶釵也從宮中的訊息中得到了大公主即將要被指婚的訊息,她驚了一瞬,卻很快穩住,大公主嫁人是必然之事,只不過時間比她預料的稍微早了一點,她才剛在大公主眼前得臉,仍未站穩腳跟,正在這時,又聽到了大公主將要隨駕南巡。
寶釵咬牙,南巡總得有個兩三個月,她萬不能錯過這個機會,若能抓住這個東風,說不得她就能脫胎換骨。
寶釵對大公主的管事嬤嬤許以厚禮,以家中亦是江南人士得了伴隨的機會,十二般用心的為大公主理事。無論是指點宮女收拾行李,還是關照那些同樣沒有出過門的其他公主,都做的一絲不茍,這讓大公主很是滿意,也召著隨身伺候,在馬車上講些江南的風土人情。
南巡的隊伍浩浩蕩蕩,等到了中午,已經出了京城,在京郊行走。
與京中寬大平坦的道路不同,自出了城門,京外的道路黃土漫天,雖說是官道,卻也不見得多麼平整,車上立時就顛簸起來,皇太後將五公主摟得更緊,也止住了黛玉念經:“這路上顛地難受,你也別唸了,仔細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