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時候太子還和其他皇子一般,在尚書房學習,但在南巡之前,康熙以太子年歲漸長,將要接觸朝政為由,從尚書房裡單拎出來,將文華殿改為太子的進學之所,且將顧八代等人任命為太子的先生,為太子組建初步班底。
太子地位的特殊,在方方面面表現出來,胤祺跑去和太子一道聽課,這是實打實的僭越。然而皇太後從蒙古而來,對朝堂漠不關心,在她看來,這不過是讓兩個孫子相處更進一步,太子未來能夠對胤祺更關照幾分。
康熙眉頭皺得越來越緊,他斟酌著如何開口才能打消皇太後的念頭又不傷和氣,胤祺也飛速思考著如何措辭才能不傷皇太後的心。
皇太後還樂呵呵地看著康熙,等著康熙的回應。
“太後娘娘。”正當氣氛越發凝滯的時候,跟隨康熙而來,一直默默當背景板的宜妃笑出聲來,她清脆的笑聲打破了滿室的沉默:“胤祺才學了多少,讓他和太子一道上課,恐怕話都聽不明白,依臣妾看,隨駕的大人們哪個不是學富五車,教胤祺足夠了,不如請萬歲爺給胤祺指個大人,也不求他能考狀元,能懂點道理足夠了。”
不愧是解語花!這一番話說的,合情合理,誰的面子也沒駁,事情又得到了妥善的解決,胤祺欽佩地看著宜妃,果然,能在紫禁城中混出頭的人,誰都不簡單。
宜妃選擇在這時候跳出來,自然也有她的考量,如胤祺所想,在皇太後和康熙之間轉圜,確實是一個目的,但更多的,還是為了她這不省心的兒子。
康熙在尚書房裡詢問功課,卻發現五阿哥胤祺不懂漢話這場鬧劇宜妃早便知道,生性好強的她,為了這事在後宮其他妃嬪面前感覺抬不起頭來,也為胤祺發愁,但隨即胤祺便生了病,擔憂地皇太後更是不許胤祺再在學業上費神,宜妃看在眼裡,急在心中,萬歲爺看中阿哥們的學業,胤祺被皇太後這麼護著,絕非好事,但皇太後固執起來,誰的話也聽不進去。
難得皇太後主動提出讓胤祺去上課,宜妃當機立斷,抓住了這個機會,拳拳愛子之心,實在令人動容。
和皇太後說的話相比,宜妃說的可算是戳到了康熙的癢處,對於皇太後的放養,他本就不贊同,不過出於各種考量,沒有直接反對,這次趁著宜妃提出的機會,康熙欣然應允。
“林海正在姑蘇主理鹽政,朕記得他是康熙六年的探花,又精通滿文漢學,讓他來教胤祺,很是合適。”
康熙說完這句,又對著迷茫的皇太後說道:“林海家祖上是隨著太祖起事的,早些年也封過奉國將軍的,到了林海這一代,雖說不能襲爵,但林海憑著科舉,考了探花出身,是個難得的人才。”
皇太後細細思索了一番,終於想了起來,滿意地直點頭:“那個林家啊,我知道,他家是個好的。”
就這樣,皇太後和康熙共同拍板,胤祺的臨時先生就這麼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