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號開始,世界各地的參賽代表開始陸續入駐南非,提前開始備戰。
整個世界盃跟此前的模式一樣。
來自世界各地的32支國家代表隊,分成八個小組,進行單迴圈的對抗賽。
排名靠前的兩個球隊出線,進入世界盃淘汰賽。
繼續進行單迴圈的淘汰賽,一直到出現最後一個勝利者,也就是世界冠軍捧起大力神杯。
如此緊張的賽程下,對於球隊的考驗也是極為重要。
單迴圈的賽事,一場勝負論,這就要求每一個球隊保證足夠的狀態,需要極強的調整能力以及學習能力。
這三個方向缺一不可。
狀態不夠,小組賽直接崩盤。
調整能力不夠,進入淘汰賽之後走不遠。
學習能力不夠,面對其他球隊突然的變陣就會手足無措,最終落得失敗的下場。
所以說,每一場比賽都是艱鉅的考驗。
贏了就會得到昇華。
輸了可能就直接淘汰出局了。
對於克羅埃西亞來說,這是他們自2002年之後,時隔八年再一次進入世界盃的舞臺。
而相比於2002年那一次,克羅埃西亞國家隊完成了一個全方位的重組。
達沃.蘇克、博班等人相繼退役,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落幕。
蘇克、莫德里奇等人的崛起,代表著克羅埃西亞迎來了一個新生代的全新時代。
更何況,他們是以歐洲盃冠軍的身份參賽,成為了諸多媒體以及其他國家代表隊的眼中釘。
縱觀世界盃歷程,幾乎都是南美球隊以及歐洲球隊的對抗。
巴西、阿根廷。烏拉圭、法國、德國、英格蘭、義大利、西班牙等等
這些球隊成為了奪冠序列的主旋律。
但在本屆世界盃,來自東歐的克羅埃西亞崛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個平衡。
當然,東歐嚴格也算是歐洲球隊,只不過在歐洲內部,東歐跟西歐之間也有著強烈的對抗性,風格、踢法等等方面的不相容也導致他們之間存在一些隔閡。
最起碼對於克羅埃西亞來說,如果能夠幹掉任何一支西歐球隊,他們都不會手軟。
反之也是一樣!
克羅埃西亞在盯著巴西、阿根廷、德國、西班牙這些威脅自己的對手。
這些對手何嘗不是在警惕克羅埃西亞。
第一天的公開訓練日。
克羅埃西亞所在的訓練場就湧進了一大票的媒體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