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真的砸壞它,那就是暴殄天物了。”司徒允兒嘲諷道。
“暴殄天物?這東西到底是什麼?”傑納斯也是來了興趣。
“這在我們華夏被稱作魯班木,或者叫孔明木。”
“魯班?孔明?”
“怎麼?你學了這麼久的中文,這兩個華夏名人你不認識?”
“認識歸認識,但是這和我這個盒子有什麼關係?”傑納斯納悶道。
“因為這‘魯班木’本來就是公輸般發明的。”
“你剛剛不是說魯班嗎?怎麼又冒出來一個公輸般?他又是誰啊?是魯班的親戚嗎?”傑納斯聽了也是一頭霧水。
對於傑納斯這樣對華夏文化一知半解的傢伙,司徒允兒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和他解釋。
“我說著,你聽著,就不要和我多話了。瞧你這副樣子,到底想不想知道這‘魯班木’了?”
“我知道了,我不插話了。還請你幫忙解釋下。”傑納斯連忙道。
“這魯班木又叫難人木、魯班鎖、孔明鎖、八卦鎖等。它確實源於華夏春秋戰國時代,相傳是被譽為木工之祖的公輸般所造,後來經由三國時代諸葛孔明鎖改良,而後流傳至今的發明。”
“竟然有這麼源遠的歷史啊!”傑納斯也是感嘆不已。
“而且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就是這魯班木雕解法和米國數學家弗蘭克·格雷所發明的可用於無線電通訊的迴圈碼嚴格對應。”
“這麼神奇嗎?”
“實際上魯班當年發明這魯班木是為了解決華夏古代建築裡面,木材與木材之間連線的問題。”
“這有什麼問題啊?有釘子的話,似乎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啊!”
“不好意思,我們古代那些著名的建築可是根本不用釘子的哦!”
“不用釘子?那怎麼可能?”
“我們把這種方式稱之為:榫卯結構。知道我們華夏第一塔,應縣木塔嗎?它就是十分著名的,單純使用榫卯結構的精妙建築。就算是法蘭西的埃菲爾鐵塔,也不一定能與之媲美。”
傑納斯聽得司徒允兒的介紹,似乎對此十分感興趣。他那全神貫注的樣子,如果不是“回墓”的出身,司徒允兒還真是願意傾囊相授。
“好了,剛才扯遠了。”司徒允兒繼續說道,“你看到的這個盒子,實際上就是脫胎於榫卯結構的魯班鎖。只不過和普通的魯班鎖不同,它的碎塊構成數量上已經遠超普通的魯班木了。”
“它有多少?”
“普通的魯班木最多的也只有99塊,但是你看這個魯班木,每個碎片如此細小,部件組裝起來足足有上千塊之多。”
“上千塊嗎?”傑納斯面色一沉,“根據排列組合公式的話,這樣的組合變化已經達到了一個天文素質。如果不知道解法的話,要將這魯班鎖開啟,幾乎是不可能。”
“沒錯,確實如此。根據我的判斷,按照你對這魯班鎖的認知,估計每個百八十年是不可能開啟這把鎖的。”司徒允兒嘲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