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化鎮過了三日之後,康熙方又啟駕東行,兩天後,便到了滿洲“龍興”之地盛京。盛京原名瀋陽,明代稱為遼州衛,地處北疆。從明太祖洪武年間,便把它作為軍事重鎮,著意營建。後來滿族崛起,揮軍南下,清太祖佔領瀋陽後,即將都城遷建於此。順治年間改名為奉天府,變成全國的十八行省之一。城牆方圓十里,牆高三丈,四面共開八個城門,小東門小西門各置鐘鼓樓一座。皇宮坐落其中,卻是仿明紫禁城規制,雖略微小了一點,卻也龍樓鳳閥,氣象蔚為壯觀。
車駕來至城外,天還在飄著零星雪花。康熙坐在車中,隔玻璃望著這座雪中堅城。只見奉天古城樹木蕭森、堅冰封地。黑黝黝的城牆森嚴壁壘,護城河凍得鏡面一樣。康熙皇上想起祖宗締造社稷的艱難和今日中原繁華文明小有成就,興奮得不能自己。遂一掀氈簾,命令武丹:“備馬,朕要騎馬接見迎候的臣子。”
高士奇就在旁邊,忙攀轅笑道:“主子,使不得,天太冷,你身子才好,冒不得風寒!”
康熙已經下了車,一邊上馬一邊說道:“知道嗎?當年太祖爺就是在這裡頒出‘七大恨’詔書,才奪了中原天下。朕雖不及祖宗,卻也不是個文質彬彬,只能守成,不能創業的皇帝。這點風雪又有什麼可怕的!”
魏東亭聽了一笑,忙命侍衛取了件明黃團龍中毛的貂皮龍褂,上前給康熙穿上。說道:“主子這話,假若伍先生在這兒,一定要駁回的。馬上可以得天下,但不能在馬上治天下,所以,馬上皇帝未必就好。再說主子回來,原是為敬奉祖宗、排程軍事,又不是秉燭夜遊,及時行樂而來!依著奴才見識,依舊端坐轎車,只敞開前邊氈簾。大臣的官轎一律不用,隨侍左右。秀格格的轎子也遠遠跟著,豈不妥當?”
魏東亭這話說得極有分寸,又十分得體。康熙是個聰明人,有了臺階能不下嗎,這才笑了一笑,仍舊坐回到轎車裡。
駐守奉天的將軍巴海接到前站狼瞫的傳報,早三天便已搭好了蘆棚。驛站快馬又通知說今日午時聖駕入城,所以他一大早便率城中百官和已到來的蒙古王公出城恭迎聖駕。沒想到,天陰路滑,車駕來晚了,讓他們站在冰天雪地裡直等了兩個多時辰。官員們哈著白氣,凍得將腳跺得一片山響。正瞅著,遠遠看見黃傘羽蓋飄飄搖搖而來,巴海連忙下令:“鳴炮奏樂,文武官員跪接皇上!”
一時間,禮炮轟鳴,黃鐘大呂之聲震天響起,三百餘名四品以上文官武將一齊跪地叩頭山呼:“我皇萬歲,萬萬歲!”巴海“叭”的一甩馬蹄袖,跪前一步報名進見:“奴才巴海率全城文武恭迎萬歲!給萬歲請安!”
康熙由索額圖和明珠扶著下了車,輕輕跺了跺腳,掃視一眼眾人:“朕安好!眾卿請起。朕這是回家嘛,不要拘那麼多的禮數。傳旨,盛京各有司衙門照舊辦差,不要只顧來供奉朕,嗯?怎麼不見周培公,他來了嗎?”
“回萬歲的話!周培公自去年臘月,又添了無名熱病,至今臥床不起。萬歲爺駕幸奉天,奴才不曾知會他。”
康熙聽了默然點頭。周培公是他默定西征主將,病到不能接駕,康熙有些悵然。一陣寒風襲來,才覺得自己有些忘神,便笑著說:“大冷的天兒,難為你們迎候。朕在此的一切供應都帶的齊全,大家不必勞神。”當下便啟駕入城,在太祖故宮勤政殿安歇了。諸如駐蹕關防,慰問關外元勳舊戚,接見蒙古王公和榮養病休功臣的名單、時辰,自有明珠、索額圖、高士奇等妥為安排。
次日,祭過昭陵,回宮已是申末時分。天上碎雪紛紛揚揚越下越大。康熙在勤政殿匆匆進了晚膳,將乳酪、蒸羊羔送進去賞了阿秀,餘下的賜了近臣侍衛們。勤政殿屋外,大雪紛飛,地龍、火牆炭火熊熊,室外天寒地凍,殿裡卻人人熱得身上發燥。康熙半躺在炕上,微笑著對高士奇說:“你吃好了嗎?來,陪朕出宮走走。”回過頭又叫道:“李德全,外頭天冷得很,取朕的貂皮褂來!”李德全忙連聲答應著,進內取出一件藍紅綢面兒的貂皮褂來替康熙穿上,又將一雙青緞氈裡皂靴套上,由李德全繫著腰帶。康熙轉臉吩咐道:“走吧!”
魏東亭佩上了劍,小心翼翼地躬身賠笑道:“主子,這天快黑了,下著這麼老大的雪,又颳著風……就是有事,明兒再辦不成嗎?”
康熙頓了一下,說道:“明兒接見蒙古王公,還要和巴海議論軍務,一天都未必辦下來呢!這大長的夜,呆在這兒沒事幹,多著急呀!走吧,帶你們去見個熟人。”
魏東亭知道勸也無益,笑道:“奴才在奉天哪來的熟人?主子去哪,奴才們跟著侍候就是了。”
出了勤政殿,才知道外邊已經全黑了。大雪不住地飄舞翻飛。空寂的宮院早已是琉璃世界、玉砌乾坤。奉天將軍巴海職在宿衛,正在宮門外朝房侍候,見康熙的大轎出來,忙上前問道:“天這麼晚了,外頭雪大路滑,皇上還出宮嗎?”
康熙一掀氈簾,探出身子笑道:“朕這裡不用你侍候。科爾沁王來了沒有?”
“回萬歲!科爾沁王現在驛館。萬歲要叫他陪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