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烈火重生之君臨天下> 第一百二十三章 切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三章 切磋 (1 / 3)

八股文取士,是明清時期科舉選官制度的主要特點,體現在考試內容和文章格式兩個方面。

透過考試選官,到底考什麼內容?從隋唐科舉制創立以來,經歷了複雜的變化,或以對儒家經典的記誦為主(帖經),或以對當前國家統治面臨的現實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為主(對策、對時務策),或以文章寫作水平的高下為準。

考試內容是考試指揮棒能否發揮正面作用的關鍵。隨著宋代以後社會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統治階級的知識水平和從政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而思想意識對鞏固王朝統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以《四書》為代表的程朱理學,是古代政治家、思想家長期摸索出來的統治理論。

程朱理學強調

“明天理,滅人慾”,主要物件是統治集團以及作為其後備軍的封建士人,而不是為了毒害廣大人民。

士人透過學習

“程朱之說”,有利於樹立起對王朝的忠誠和治理天下的公心,是解決

“時弊”的一個有力手段。明朝科舉考試基本內容,開始是《五經》、《四書》並重,後來逐漸發展成主要根據《四書》成績錄取,正是在以上背景下出現的變化。

這個變化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八股文取士,雖主要考《五經》、《四書》,以至專重《四書》,但卻不採用要求考生死記硬背之法,而是規定必須撰寫文章,闡述經義,以

“代聖賢立言”。這種做法的一個重要背景是,強調對儒家經典的記誦,容易產生死記硬背之弊,而強調對儒家經典的理解發揮,又容易陷入

“妄作主張”的境地。透過

“代聖賢立言”式的闡述經義的考試,則不但要認真讀經書,而且要讀書得法,在認真閱讀五經、《四書》及權威註疏之後,努力體會

“聖賢之意”,真正做到

“明天理,滅人慾”,掌握古代統治經驗。一方面防止了死記硬背,另一方面又防止了束書不讀,胡亂通話記錄與現實,故為新奇詭異之論的毛病。

從考試內容上說,要求

“代聖賢立言”的闡述經義的考試,在古代社會中似乎是一種理想的手段。

也就是說,在以儒家思想為指導、以鞏固王朝統治為目的的傳統政治格局中,八股取士是能夠找到的最好辦法了。

八股取士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對文章格式的要求,所謂

“排比有定式”。明清科舉考試中的文章,一般需要四組文句,每組兩個段落,相互對仗。

因共有八個段落,即八股,故稱八股文(又稱時文、制義、制藝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