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話其他人並沒有覺得不對,除非特意走到村中,要不然沒人知道百姓的生活是這樣子的。
秦始皇也從農具的震撼中回過神,繼續聽下一個物品的介紹。
房玄齡這次並沒有直接讓人拿出東西,而是帶著些苦惱道:“此事的解決方法並沒有農具的那麼好做。”
李世民他們聽得認真,聽到房玄齡的苦惱,李世民第一個反應道:“沒事,沒事,難以解決我們就一起解決!”
其他人點頭:“對對對!”
房玄齡眉間的苦惱隱去,對李世民解釋道:“秦朝製作房屋主要用木材、夯土、磚石。木材容易獲取,夯土也就是鹹陽常見到的土牆,乃是紅泥、粗砂混合而成。”
夯土牆,就是李世民他們方才在百姓那邊看到的那種。
房玄齡說道:“實際上秦朝的宮殿、長城,也用這種夯土製牆,有些錢的人家還會加入糯米漿,但這種夯土更適合的是做磚塊與石塊的粘合劑,而非直接做土牆。”
他們初唐較少有人用這種純夯土製牆,更多的也是用來作為粘合。
李世民、秦始皇、章邯等人知道糯米漿,秦始皇道:“黏土和糯米漿能更大程度的粘合牆壁,長城便是如此做的。”
李世民也道:“但是糯米漿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做的,貴。”
別提了,這東西可是糧食啊,種植不易,還拿來砌牆,李世民想都不敢想。
房玄齡贊同:“先皇後五年大興土木,光長城就要用非常多的糯米漿了,現在的秦朝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種植糯米。但用糯米漿作為粘合,在百姓間很少用。”
房玄齡也不賣關子,時間有限,他道:“但只用土是不夠的,土只是中間的粘合物,磚才是重點。”
是的,李世民其實很想說為何現在的秦朝磚還沒有普及。
古語曾雲:秦磚漢瓦。
這不正是說明秦青磚與漢朝瓦片一樣使用廣泛?那他們的技藝到底是多難,才能讓磚瓦不能普及,只有在宮殿、達官顯貴家中才能窺見青磚的存在?
李世民的想法房玄齡雖然不知道,但這就卻也是房玄齡想要講的事情。
房玄齡:“現如今的磚瓦技術發展得極好,秦磚作牆板、臺階踏步、地板,處處可見,質地堅硬,是極好的磚料。宮殿、馳道、陵墓、長城皆用其製成,土只是粘合。”
“更有甚者可以說商周時期就已能製作出結實耐用的青磚。”
李世民認同,以前的遺址中,戰國時期的條磚、方磚和欄杆磚、臺階磚也是屢見不鮮,他們甚至會在這些磚上刻鳥獸花草紋。俯首翹尾,形態生動。
青磚是個好東西。
“青磚能存上千年,是極佳的磚。”贏小政道,“但其工藝複雜,産出成本極高,量産不容易。”
“是的,房玄齡贊同道:”它必須使用黏土來做原材料。”
“黏土自然風化半年或一年,粉碎和過篩留下細密的黏土,利用畜力或者水車揉煉四五次成稠密堅實的泥團制丕,陰幹半個月或者半年後就可以將磚坯碼進磚窯裡進行燒制。”
尉遲敬德聽著就深覺驚恐:“半年?還需要像揉麵那樣揉?真廢時間和人啊!”
他聽得頭痛:“終於好了嗎?”
房玄齡點頭:“青磚所用的土壤本就純粹,沒有雜質,還進行揉搓踩踏,極為結實。燒制難,溫度高,耗柴火。”
第一次真切知道青磚製作流程的眾人震驚。
李世民嘆息:“青磚素雅、穩重、莊嚴,備受眾人喜愛,但繁瑣的流程和漫長的時間,難怪無法普及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