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左相奏陛下對地方五十餘郡的失察之過。臣之建議,就是設立監察之使作陛下耳目,訪查地方疾苦和政令施行。”
玄齡說到這個,直接把李世民腦海中某一個唐策給啟用了,李世民贊同道:“愛卿所言甚是!”
陛下都認同了,房玄齡知道陛下可能已經想起來了,他索性把關於禦史監察的部分都說了,道:“陛下愛民如子,臣相信陛下定然會每夜思百姓間事,或至夜半不寐,惟恐地方三者堪養百姓以否。”
“管仲回答齊桓公曾言:為帝者不能知人;知而不能用;用而不能任;任而不能信;既信而又使小人參之。皆會妨礙霸業。”
“故草民以為於吏治中,陛下當知、用、任、信、不使小人參之於臣列。”
“先知人,識人臣的善惡,才能任用忠良俊義之士,使得天下致治。”
“故陛下可以進行考績黜陟,察地方百官善惡,審訪其行。”
大秦臣子恍然大悟,原來考察地方官員還能這樣搞?
房玄齡接著道:“故而陛下可以增設黜陟大使巡察全國,以監樂六條為制約,巡察四方,考察吏治,多所舉刺,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
“嚴格暗訪百官在地方上的所為。”
“使百官自勵廉能,還大秦以政治清明之世。”
李世民撫掌贊頌:“這提議確實好。”
“地方遠離中央,天高皇帝遠。任善人則國安,用惡人則國亂,地方官吏又直接官吏百姓,影響民生,確實得查。”
魏徵對房玄齡的謀略一直都覺得佩服,他贊善地看向房玄齡,只覺得這人果然是他認識的房玄齡,無論他魏徵提出什麼東西,對方都能提出解決之法。
蒙毅更是直接率領百官叩首道:“陛下率先垂範,以身作則,臣等定當一心為公,奉公守法,吏佐各安本份。”
變好,都變好,從皇帝到鹹陽百官到地方官吏一個個都不要放過!於是在地方官員們覺得新皇上位可撒歡掌權之際,這場持續數十年從未間斷的全國性地方官員集中考核開始轉動齒輪了。
房玄齡沒有一絲被贊揚的驕傲,習慣了不是嘛?
“在講二三前,房某先講四。”第一件只是開胃菜,下面才是正菜。
關於四,房玄齡看向上方的李世民,在對方鼓勵的眼神中道:“左相方才說,四為陛下不察賢才之過。”
關於這個的解決方法,在場臣子們都有想到,畢竟方才陛下才剛講到,但是怎麼選是個問題。
淳于越道:“或許可以學秦孝公召集天下賢才?但現如今的情況與秦孝公時期不一樣?”
蒙毅道:“對,各郡縣位置不一,賢才到達的速度也不一,賢才自己到達?到達後如何做?”
自然不一樣。
要說一樣可以借鑒的,是漢武帝時期的察舉令,是唐太宗時期的察舉。
房玄齡道:“秦孝公時期的招賢令面向的是尚未大一統的大秦,現如今大秦已經大一統,方法自然不一樣。”
眾人疑問,房玄齡答道:“鹹陽可下令各郡縣自行舉薦。”
“舉薦的可以是孝悌淳篤,兼修時務之人;也可以是百家中學術完備,可為師範之人;更可以是文辭秀逸優美,才堪著述之人;還有通曉政策法令,並志行修立,為鄉閭所推者。”
“至於郡縣位置不同,人才所到達的時間各不相同。”
房玄齡思索了下就給予了答案:“詔令發布給地方郡守,郡守篩選本郡賢才後專車將他們送到鹹陽宮。我等對賢才可以分兩批或者三批進行大考,考核的標準可之後再行定製。”
一份滿分答卷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