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陛下,您要和我們嘮嗑這個我們就不困了!自然是發生了那件聞名史冊的事情啦!
房玄齡道:“大水起,大楚興!秦末動亂再起!”
杜如晦道:“百姓們振臂一呼而帶甲者百萬,舉麾一號而下城者數十,天下豪傑爭西向而誅秦!「1」”
魏徵點頭:“秦之強盛,兼併六國,卒之擾亂天下者,非六國也,乃陳勝、吳廣一二小民。自此之後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1」”
而且不止:“秦二世元年七月大澤鄉揭竿而起的同年九月項家也起兵反秦。”「1」
歷史記載會稽郡守殷通說了一句先發制人,後發為人所制準備發兵,就被項梁砍頭並制服了整個郡府上下,之後豪強官吏皆起事反秦,吳中之兵起事。「1」
房玄齡等人計算:“就是現在的情況與當時的秦末不盡相同,當時的項家人共得精兵八千人,甚至因為大秦的忽視有精力部署郡中豪傑渡江西進,但現在的項家人可能籌集不到那麼多人了,也不可能群情激憤之下紛紛投奔了。”
項家人算是秦末動亂的主力軍,尤其是他們隊伍裡的項羽。
項羽對他們來說是個複雜的人,那並非一個容易相處的人:項羽曾進攻襄城,久才攻克,於是坑殺全城;還有城陽屠城、引兵屠戮鹹陽,火燒秦王宮三月等等。「1」
他們對此都記憶深刻,更別說這些大秦本地官員了,知道歷史的他們不喜歡將秦降卒二十餘萬全部在新安城南連夜坑殺的項羽。
所以……那現在陛下把這件事情拿出來講是有什麼事情發生嗎?
眾人的視線看向李世民
不負眾望,李世民一揮手,隨侍近臣立即呈上來一份文書交予眾人傳閱。
看之前,大多數臣子的心情是好奇的。
看之後的心情……
眾人坐在一起看著面前擺放的八百裡加急信件面面相覷。
啊!竟然有人舉旗造反!
蒼天吶,大地啊,情感充沛的文臣們第一時間難過道:“嗚呼哀哉!有人造反了!”
秦始皇在李世民身邊看得也懵了,他們現在已經不像原世界線中的秦二世一樣從各地徵調了幾十萬囚犯和民夫,也沒有大規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更沒有建造阿房宮,逼得百姓怨聲載道,怎會有人造反呢?
“此之宿命,此為宿命矣!”有臣子哀嚎。
是的更讓他們難過的是,這是一件在歷史上原原本本發生過的一件事情。
見證好的歷史和人,那是開心的。
但當不好的歷史發生之時,就會給人一種心情壓抑之感。
歷史的軌跡難道是不可更改的嗎?明明大部分歷史已經改變了,為何還有人會舉起造反?
歷史自然可以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