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還有很多臣子想要進入淩煙閣呢。
侯君集的話讓本來熱絡的場面一涼。
啊,這個讓尉遲敬德他們怎麼說?
皇帝的心思他們猜也猜不透。
尉遲敬德偷偷得瞄向李世民。
眾人的目光竟然都看過來了,李世民輕咳兩聲:“朕寫下的東西是不會變的。”
能入他功臣閣的臣子皆是貞觀十七年的他精挑細選,他怎麼可能會背棄當時的選擇。
即使後面有臣子做了謀逆之事,也只能說人心易變而已,但這些臣子在貞觀十七年之前對他和大唐的忠心與付出是不容辯駁的。
清晰的感知到陛下未言之語,侯君集心中熨帖,也是在此刻,他終於放下了心中對自己過往的芥蒂。
那個貞觀十四年到十七年因恃寵矜功,粗率無檢而謀逆陛下的侯君集已為所做的事情付出身首異處的代價,
現在的他是不一樣的。
他忠誠於陛下。
侯君集‘咻’地一下子按住李世民放置在桌案上的雙手,抬眸直視李世民的雙眼道:“君集自此絕不背棄陛下。”
“永遠!”
被突然伸出來的手嚇到的李世民驚訝抬頭,看著侯君集眼底的堅定,他笑了。
輕聲問道:“永不背棄?”
侯君集篤定:“永遠!”
侯君集真的能做到永不背棄嗎?李世民不知道,但他願意相信侯君集。
他願意相信他的臣子。
侯父侯母就是在這個時候進來的。
他們下去為侯君集的‘友人’們準備吃食,李世民也不能真的讓本來生活就困苦的兩位老人真翻出壓箱底來準備膳食。
故而今日的晚間吃食說是他們準備的,實際上是李世民的近衛準備的。
照顧了侯家人很久沒吃葷腥的腸胃,清淡又美味,豐盛極了。
看這架勢也知道自己兒子這半路冒出來的‘友人’是不知打哪兒來的貴人。
在吃飯之時侯父侯母說什麼也不上桌,只說在後面吃好了,只把這個飯堂留給李世民他們。
勸了好幾輪也勸不動,李世民他們在侯君集的阻止下也不糾結了。
在這中間李世民和侯君集又聊了很多,聊到了有些殘軍退伍後身體不佳無法耕作,聊到了有何事能安置這些無法耕作的殘軍。
聊到了關中百姓在他們的努力下生活已經在逐步變好,不說很好,但至少看得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