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幾次下來,大臣們就知道,他們若還想繼續高官厚祿著,那就必須跟緊新皇的步子。
自此,大清朝君臣和諧,政令通達。
半年後,胤禛解了胤禩禁足,將人扔去了理藩院,並且跟他說,他表現得好,他稟明太後,給良太妃追諡。
胤禩一聽自然勤勤懇懇打工去了。
一開始,他行事很謹慎,幾乎什麼事情都要問過胤禛,漸漸的,他發現,胤禛根本不管他如何行事,他只看結果。
慢慢的,他嘗試著放開手腳行事,又發現,只要他所作所為皆是為公,胤禛根本就不會過分幹涉!
他心中感念,更用心在政務上。
一年後,胤禛把大阿哥放了出來,放出來後就把人扔去了軍營,不久就跟著十阿哥出征準噶爾部。
胤禛承諾他,等把準噶爾部打服了,班師回朝,就給他封爵,他這一世的榮耀都要靠他一刀一槍自己去打拼。
胤禔提著刀就是幹!
彼時,他心中未必沒有擁兵自重的想法。
但在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糧草充足,全無後顧之憂的戰爭後,他忽然覺得,馳騁沙場才是他的宿命。
最關鍵的是,胤禛是個守信的,他每打一次勝戰,胤禛都有封賞,幾年後,他已經是勤郡王了。t
惠太嬪也封了惠太妃。
胤禛給爵位給封賞可比當年皇父在位的時候慷慨多了!
第三年年初,三阿哥被扔去了翰林院修書。
同年,胤禛封廢太子為理親王,遷出毓慶宮,賜居京城,出入由侍衛同行。
其餘阿哥,只要有才有能,他便會啟用。
一時間,眾阿哥只覺得,跟著新帝極有盼頭。
而在暢春園養身的玄燁也沒有等來幾個從前野心勃勃的兒子。
沒辦法,他們都忙著呢,忙著給自己掙爵位呢!
尤其玉錄玳又發了話,等阿哥們大婚建府後,可以把自己的額娘接出宮榮養。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給新皇賣命唄!
胤禛會用兄弟,所有人都猜到了。
皇家嘛,總要給天下人表率,告訴天下人,皇室兄友弟恭,新皇是個友愛兄弟,仁愛百姓,胸襟廣闊的好皇帝嘛。
但大部分臣工都覺得胤禛會用對自己沒有威脅的五阿哥,七阿哥之流。
橫豎只要有個新皇的兄弟立個門面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