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電影節的頒獎同樣不拖泥帶水,速度很快。
當然前來蹭威尼斯熱度的也不少,各種名目奇怪的獎有很多。
像是什麼開放獎、義大利培訓協會電影獎、平等機會獎、優秀電影人才獎、金鼠獎……大大小小的幾十個。
像《桃姐》就拿了四個這樣的小獎,一個是吉亞尼·阿斯特雷獎,一個是納薩雷諾塔代伊獎,一個是平等機會獎,還有一個天主教文化特別榮譽獎。
《烈日灼心》沒有這些亂七八糟的獎,主要是他們跟國際電影人的許多小團伙都不熟悉,別人怎麼給你獎?
比如說天主教獎,《烈日灼心》如果改成三個罪犯最後得購買了贖罪券,得到了主的寬恕,說不定能拿這個天主教獎。
一直頒完一個什麼3D電影獎之後才進入到威尼斯電影節的主要單元地平線單元。
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麼文藝電影節還要給商業的3D電影設定獎項?我也很奇怪。
地平線單元就兩個獎,一個是地平線單線的最高獎最佳影片獎,一個是地平線單元的特別提及獎。
今年的特別提及獎有兩部,一部叫《演說家》來自紐西蘭的電影,一部叫《所有的行(管線)流出來》來自新加坡的短片,這名字很奇怪。
地平線單元特別提及獎頒完後就是義大利本土電影獎特別提及獎,這個特別提及獎似乎是指僅次於這個單元裡面最佳影片的次一級的影片。
兩個特別提及獎頒發完就是紀錄片獎、短片獎,這些都是何方沒聽過的,所以他們一直都在充當鼓掌機。
但凡有獎了就他們就鼓掌,然後保持一臉的微笑,目光露出讚賞。
接著是義大利本土獎,這次觀眾的騷動大一點了,畢竟這裡面坐著有一大半是義大利觀眾,所以他們自己的電影他們最清楚。
所以當一部叫做《順其自然》的電影獲獎後,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與激動的歡呼。
國際電影人只能微笑配合,熱情鼓掌。
義大利本土獎頒發完,時間已經到了八點半了,前面這些亂七八糟的獎折騰了一個來小時。
接下來頒發的是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這次入圍地平線單元的電影總共有25部電影,結果最後獲獎的只有三部。
這簡直比主競賽單元的競爭還要殘酷啊,這對新人太不友好了。
賈科長作為地平線單元的評委會主席,他拿著最終的獲獎結果走上臺宣佈。
“獲得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的是……來自島國的電影《琴子》,恭喜。”
這部電影很有意思,男主角是導演,女主角是編劇,真特麼的會省錢啊。
島國電影倒是被西方的電影節給帶起節奏了,幾乎是全島國的電影人都為了在西方電影節上拿獎而努力,什麼商業?
沒有的事,讓那些搞動畫的人去賣票房吧,真人電影誰去拍賣票房的商業片?況且有帝國大人的好萊塢大片給民眾看,他們不需要拍商業片,萬一他拍了商業片搶了帝國大人的票房惹大人們不高興怎麼辦?
所以,真人電影只有一個原則獲獎,獲獎,還是獲獎。
仔細研究歐洲電影節的人會發現,撐起歐洲電影節電影的有三分之二是歐洲本土電影,另外的三分之一中有一半是島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