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偉大的衛國戰爭> 第1899章 軍靴與棉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99章 軍靴與棉衣 (2 / 4)

接著,他就坐在車窗邊,看著自己的戰友們漸漸遠去,看著冬日冰雪下的彼爾姆漸漸遠去。

一條黑龍在冰原上疾馳,入夜時分軍列抵達葉卡捷琳堡,楊明志很清楚自己翻越了烏拉爾山再度回到亞洲。

接下來又是一次漫長的旅途。

剛剛結束的降雪襲擾了大半個東歐以及整個西伯利亞,相比之下還是西伯利亞的雪最為厚實。

進入亞洲後,白天的氣溫不上零度,夜裡的情況更加糟糕,零下十度是非常正常的。

楊明志覺得自己乘坐的就是徹頭徹尾的雪國列車,好在煤車的燃料非常充裕,餐車的食物儲備不但充實,還有不少伏特加和紅酒可供暢飲。

不過在斯摩稜斯克地區,隨著陽光的全面迴歸,之前因為寒流稍稍凍結的爛泥沼澤,爾今又成了純粹的爛泥地。

一年多以來,德軍已經受夠了俄羅斯的爛泥地,當然蘇軍也非常討厭爛泥。

氣溫回升了,莫德爾的心情稍稍好轉。

土地狀況繼續惡化,狼堡方面命令自己“更主動一些”,現在自己就是想組織一個師展開進攻,泥濘也會讓人們想到去年進軍莫斯科的“九月泥路”。

泥濘最大的好處還有一個,它是最為關鍵的好處。

蘇軍的坦克也會陷入泥地,步兵也要面對沒膝深的泥漿,因此蘇軍不會愚蠢的在十月份發動進攻!

莫德爾斷定十月份的戰線將是穩定的,但是,恐怕穩定的持續時間必然非常短暫。

每年的十一月俄羅斯必然下大雪,寒流南下必帶來極寒!

雖然1942年的冬季的俄羅斯式的暖冬,是德軍完全能夠容忍的,也是德軍軍械的汽油、潤滑油能夠忍受。

何況現在德軍的燃料里加入了更高階的防凍劑,即便是1941年級別的寒冬,德軍的後勤部門認為部隊也是可以應對。

德軍的後勤部門有著高度信心,廣大士兵的心理動態就非常微妙了。

莫德爾麾下有大量參與過去年遠征計程車兵,他們結結實實的感受到了俄羅斯冬季的惡意。那是他們第一次進入俄羅斯,結果就遭遇到二十世紀最寒冷的三個冬季之一。但他們又不知這些,他們覺得那種冬季接近零下三十度的極寒,在廣袤的俄羅斯是一種正常。

當下莫德爾和保盧斯的部隊都面臨很大挑戰,壓力最大的當然是保盧斯。

宏觀上天氣越來越冷,德軍需要更多的燃料更多的糧食,以及更多的冬衣。

德國自產的棉花並不充裕,所以在戰爭爆發前,德國一直是巴西的第一大棉花進口商。這一時代,巴西是南美的產綿大國,出口棉花也是創匯的重要經濟作物。即便當戰爭爆發,巴西還在向德國輸送棉花,直到巴西迫於英美等國的壓力,於1942年的棉花收穫季,突然與德國斷交,緊接著就是宣戰。

巴西開始與盟軍合作並簽署了一些貿易協定,所以本給輸送給德國的棉花,經美國人一轉手,就成為按照《租借法案》輸送給蘇聯的戰略物資之一。

在這個問題上,美國人堪稱優秀商人的典範。根據蘇聯需要的物資清點以及可能欠缺的物資,對他們施行精確輸送。

惱羞成怒的小鬍子立刻命令大西洋上游弋的U艇,找尋巴西貨輪發現即擊沉。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