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涅夫所言計程車兵叛逃問題就是一個事實!至於這個問題的根源是什麼,科涅夫他其實非常瞭解,但是現在,他也知道事實是無法說出口的。
事實上,造成士兵叛逃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德軍水準比較高超的宣傳。
雙方在白天互相開開火,到了夜晚,雙方又都拉出高音喇叭,蘇軍喊德語,德軍喊俄語,都是希望對方投降。
在宣傳對戰上,明顯德軍更勝一籌。
德軍的宣傳機器就是為了鼓動蘇軍士兵叛逃,手段可謂無所不用其極,而且德軍確實取得了不錯效果。
對於最基層的一線戰士,他們傷心之處便是,當戰爭爆發後,整個軍隊和國家沒有對戰爭做出迅速反應。軍隊經歷的是什麼?撤退!失敗!可怕的損失!
戰士們聽到的又是什麼?
戰鬥到死!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敢有退卻者立即槍斃!
普通的蘇軍士兵是人,不是生來成為戰爭機器,再在戰爭中當做一次性的消耗品使用掉。可是,他們現在的處境就是非常惡劣的。
加里寧方面軍和西方面軍的大量一線部隊,他們的兵力無法得到有效補充,許多步兵師的作戰兵力維持在六千人左右。
士兵的生活用品方面的情況就更加惡劣。
許多士兵穿著破舊的制服,一件套頭衫,一定破了幾個洞的船形帽。他們的腳上沒有穿襪子,取而代之的是裹腳布。士兵身上唯一光鮮亮麗的裝飾便是船形帽上的紅五星,當然,部分士兵的胸前還掛著勳章。
他們的伙食狀況頗為一般,主食就是煮土豆,只有偶爾才能吃掉麵包。
為什麼會這樣呢?按理說蘇聯是制度性的將麵包優先供應軍隊。
結症依舊是物資運輸問題。
雖然蘇軍解放了勒熱夫和瑟喬夫卡,德軍又不是傻子,德軍戰術後撤前先是竭盡所能炸燬鐵路,他們發現蘇軍開始修復鐵路後,又出動空軍進行轟炸。哪怕這種轟炸的效果極其有限,德軍還是用這種方法影響蘇軍的物資調運。
至少在九月份,這條關鍵的鐵路並沒有發揮出很好的效能。不過在可見的十月份,它的作用會迅速提高。
只可惜,要把軍列運來的物資輸送到分散在各地的官兵手裡,它真是個技術活。
經過一場惡戰後,損失最大的加里寧方面軍又和德軍打了一個月的拉鋸戰。前線部隊需要的物資大部分就是透過馬車,從勒熱夫的卸貨地運到一線。
蘇軍哪裡有美軍那般土豪,美陸軍幾乎都是坐著卡車和威力吉普跑路,蘇軍能實現步兵的騾馬化就是幸事。
實際哪裡是如此!相當多的蘇軍步兵師是戰時倉促組建,他們的馬匹裝備量不高,士兵們還如十九世紀那般,再遠的長途行軍,他們都必須揹著所有的家當。
難道這些士兵真的非常樂意蹲在前線戰壕,去打著隨著都能死亡的戰鬥?
軍隊指揮部只能透過空洞的口號激發部隊的戰鬥意志,偶爾會有文工團前來慰問演出,讓泥巴和硝煙中摸爬滾打計程車兵看到打扮得很漂亮的姑娘,他們趨於崩潰的心這才稍稍平靜下來。
然而,德軍的飛機總在陣地上方空投大量數以萬計的花花綠綠的傳單,這裡無非都是鼓吹德軍的勝利,以及蘇軍的失敗。
德軍印刷這些傳單,就是希望蘇軍士兵相信,跑到德軍那裡才是唯一的活命方法。
這種德軍擺出勝利者高高在上的態度的文章,很多時候只會激發蘇軍士兵的逆反。那麼德軍文章裡對於德軍那邊幸福生活的描述,就非常容易讓蘇軍士兵淪陷。
什麼逃到德軍那裡的蘇軍士兵,可以得到很多面包和黃油,可以安排工作,還有各種各樣的福利。只要高舉著傳單跑向德軍戰壕,德軍就不會開槍,任何帶著傳單投誠的人,生命都能得到保證。
斯大林批評科涅夫治軍不嚴,實際真的是錯怪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