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莫斯科,真是和平之地。”
朱可夫回到自己位於莫斯科的別墅,回到自己的臥室內。由於僅有一名武官三個文職構成的隨從,他在莫斯科時的警衛工作,就全權由內務部負責。
數個星期以來,朱可夫一直在前線指揮作戰。他的工作非常繁雜,要針對戰局變化調整交戰部隊的主攻方向,還要督導後方新部隊的集結問題。
恐怕這就是歷史的必然吧!
是歷史選擇了朱可夫,這位蘇聯名將一直竭力避免以弱打強或是勢均力敵的作戰,說不定他年輕時在軍校圖書館看過俄譯本的《孫子兵法》,或是軍力生涯摸出了自己一套理論。
事實證明,朱可夫確實深諳東方武學那一套,所謂必須集結極大量的兵力再發動進攻,從而穩操勝券。
九月中旬的戰役會議,朱可夫決定策劃一場一次合圍德軍第六集團軍的戰役,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他認為必須集結一百萬人以上的部隊。這一計劃得到斯大林認同並開始實施。
十月初,一次新的會議,朱可夫擬定的是更為大膽的計劃。所謂礙於八月份的慘勝,蘇軍必須投入更多的進攻部隊。如若付出巨大傷亡的代價還能獲得慘勝,數以十萬計計程車兵陣亡,他們的犧牲也是值得的。
作為優秀的指揮官,朱可夫無暇顧及個體士兵的生絲。他的重大職責只有一個,就是收復失地,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也許這就是俄國人,就是斯拉夫的民族性格。為了勝利他們可以付出一切,全體犧牲在衝鋒的道路上。
勇敢是好事,不合時宜的勇敢就是愚蠢。
朱可夫指揮了太多的部隊,他知曉,部隊的師長沒有靈活頭腦,他和他的一萬部下就真的是一支只能向前砸的鐵錘。
別列科夫倒是個奇人,雖不曾相見,就憑此人率部真的和那個德軍第100軍的五萬部隊大打出手,朱可夫就佩服他。
戰爭淘汰了一群拼花地板將軍,自己的同學巴甫洛夫就是這樣淘汰的。同時,戰爭中也湧現出一大群年輕的優秀將領,如果不是戰爭,他們恐怕永遠默默無聞。
來自異國的別列科夫就是這種人,那麼明天見到此人,該說什麼好呢?
捫心自問,朱可夫確實很佩服那個別列科夫。
根據各類戰報匯總,過去的一年內,但凡逃入白俄羅斯南部沼澤的散兵遊勇,他們在別列科夫的指揮下,一直在破壞白俄羅斯南部的鐵路幹線。為何他們的行動有如此的針對性?正是因為那條鐵路是給德軍第四集團軍和第九集團軍運輸給養的幹線。
兩支德軍實力強大的集團軍,他們的後勤嚴重依賴兩條白俄羅斯境內的鐵路幹線,暫時德軍僅有一條幹線可用,這一狀況恐怕還能再持續一個月。
緣何?別列科夫的作戰行動,鐵路沿線的三座重要城市被徹底毀滅。橋樑紛紛垮塌,許多鐵軌被認為的搬走,原本的路基更是被炸得坑坑窪窪。
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七月底和八月初,一想到這裡朱可夫就懷疑,冥冥之中兩人存在著緊密的默契。
“他別列科夫怎麼就知道我要在八月發動進攻戰役?他怎麼可能知道?他不可能知道!或許,他就是透過推測,認定我要那麼做。或者,一切真的只是巧合?”
想來想去,朱可夫還是認為那是巧合。
時間都已經是十月份了,白俄羅斯南部發生的被定義為“戈梅利戰役”的特殊戰役,它的戰役經過之戰報,各個集團軍司令部都被髮了好幾份。
斯大林更是為其做了批示,所謂讓各指揮官學習一下,游擊隊是如何以弱勝強的。
勒熱夫到維亞濟馬,拉鋸戰持續快一年了,每個月蘇軍必然組織一次進攻,只不過八月份的攻勢很非常強勁。
白俄羅斯的游擊隊,他們在別列科夫的帶領下主動大規模進攻,換來德軍的拼命圍剿。德軍之所以這麼做,恐怕也是因為上半年的戰爭,游擊隊就是勝利擊垮了三個德軍師和一個羅馬尼亞師,德羅兩軍損失巨大,而游擊隊的實力反而提高。
德軍也是痛下殺手,希望以重兵優勢解決游擊隊問題,不料付出的代價更為驚人。
就是白俄羅斯南部一隅的游擊隊,一年多時間,他們直接導致十萬德軍的傷亡,其奉獻不亞於一場大戰役。可戈梅利戰役打下來,別列科夫的部隊傷亡也是驚人的,所以他們在九月份就剩下騷擾式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