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些,楊明志不禁嘟囔:“偉大的聯盟就是買啥都要排隊,買馬鈴薯要排隊,買車床居然還要排隊。”
聽得出將軍是在調侃,烏莫夫心情好了一點,繼續說:“將軍,技術工人可以立刻從各個兵工廠抽掉,管理組也可以抽掉。剩下的問題就是工人把廠房建好,把暖氣管道和電線鋪設好。幾乎所有建築都是木質的,它不會再消耗多少時間。即便暫時沒有衝床,我聽聞您的主要科研是關於火箭炮,那麼即便暫時沒有下屬工廠,您的科研成果還是能由裡固施科夫廠長負責落實。”
“所以,我就應該簽字嗎?”
“啊!將軍同志,我求求您簽了吧!這樣……”
“算了,還是說實話吧。”第一書記此時再無這樣之意,他的解釋非常的直接乾脆:“將軍同志,我們都是蘇聯公民,時逢戰爭時期,誰不想為聯盟立功呢?領袖命令我們在十月份之前吧事情辦好,現在距離十月還有半個月,如果我們提前完成任務就是大功一件!
將軍同志,您只要簽了字,等同於您接收了廠房,也等於我們提前完成了任務,兩件令人快樂的事堆疊在一起,您還是不要生氣了。”
“呵呵,現在我算是懂了。簽字?我當然是可以簽字的,畢竟我早晚都要簽字。只是我需要一點好處。”
“好處?可以!比如更多的撥款?”烏莫夫說。
“更多撥款?如果你們願意支出,我也願意接收。我可以提前簽字,你們也可提前交差。你們因為提前完成任務會得到領袖的讚賞,那麼我呢?領袖命令我們竭盡所能製造武器,我也想提前做出成績。你們兩位認為我只能研發火箭炮?不!真是太小瞧我了。”
烏莫夫和託波洛夫異口同聲:“您還有新的研發專案?”
“對!是槍械!一些新型槍械!士兵操持這樣的武器,戰鬥力會得到提升。為了生產這種武器我必須大量使用衝壓工藝……”說到關鍵的事,楊明志變得滔滔不絕。既然兩個高官居然對工業生產有所瞭解,多說些專業性極強的話,他們也該是明白的。
不管他們是否明白,楊明志覺得自己已經說得非常明白。
烏莫夫謹慎的回應:“城市裡已經有些槍械工廠,有一個工廠專職衝鋒槍。衝床是他們的生產核心,即便我以師長的身份施壓,那位廠長聲稱少了一臺車床,上級的產能任務就無法達成。既然您的新槍械需要衝床,或許您可以和那位廠長協商。”
“我親自協商?他們就會送來車床?等等……”楊明志想到一個姓費德洛夫的男人,聽裡固施科夫所言,此人就是一名槍械廠廠長。
“同志,費德洛夫管理衝鋒槍生產嗎?”
“不。”烏莫夫搖搖頭,他很好奇將軍怎麼知道這個人,“整個新西伯利亞市目前有三個槍械工廠,分別專職製造步槍、衝鋒槍和各類機槍。您要找的那個廠長姓尼古拉耶夫斯基,他是一個格盡職守的真正的布林什維克,所以……所以有些不好說話。”
楊明志聳聳肩:“就是因為格盡職守,才是完全按規章辦事。也許……”
其實,楊明志覺得自己的要求並不高。講真,要造一支槍械,一兩臺車床搞個小作坊也能搞,只是不可能大規模加工製造。
工廠就是要以極高產能生產,假若戰爭時期突擊步槍就可以裝備蘇軍,它理應要大量生產,且要儘量控制成本還能保證不錯的質量。負責,就會落得SVT40的下場——產量太少無法產生質變。
不過,擺在楊明志面前的還有另一個大問題。
歸根到底,槍械的靈魂是子彈。
他繼續問:“城裡有專職子彈生產的工廠嗎?”
“當然由。您要生產槍械,子彈問題完全不用擔心。”
“不!子彈的事同樣重要。”
楊明志再想了想,今日和兩位官員的交談,令他意識到,裡固施科夫昨夜登門的那些暢想,不但務實也有實現它的急迫性。
在當前的場合,和他們提出組建一個委員會,以協調整個新西伯利亞的武器生產,從而把城市變成超級兵工廠,恐怕是太超前太激進了。
那就後退幾步。
“師長同志,還有第一書記同志。乾脆這樣,我簽了字,你們也幫我一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