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枚火箭炮騰空而起,楊明志長舒一口氣。
“好了!我們最後的任務也已經完成,咱們是該凱旋了。”
他下令部隊,立刻將發射架拆解,而在森林中休息的大部隊,開始按照計劃返程。
對於蘇軍,他們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這場從17日持續到22日的戰鬥不可謂不艱苦。所有人都是風餐露宿,甚至也沒有洗澡的機會。
廣大戰士渾身油汙,狐臭味又夾雜著硝煙味,他們的鬍鬚也來不及刮掉。即便他們全體整齊的列隊,邋邋遢遢的樣子也令他們自己都感到不滿。
終於,戰鬥結束了,是該回軍營好好休整一下。
而遠在四十公里外的切爾尼戈夫城市內,騷亂並未隨著亨得利森的緊急命令而被軍隊迅速控制住。德軍確實採取了斷然措施,然而,他們的友軍,即那些烏克蘭人組成的偽軍——警察團和治安軍警。他們也收到了來自德軍師長的“採取斷然措施”的許可。
這些人對所謂的“斷然措施”理解的非常偏執,或許是為了宣洩戾氣,亦或者是向德軍表忠心,他們果斷幹起了老本行——殺人。
亨得利森自詡是英勇的坐鎮他的師部辦公室,戶外的槍聲不斷,他希望事件能迅速平息,市民安分守己,如此,軍隊也能好好的收拾襲擊後的爛攤子。
很快,他便收到了部下這樣的電話。
“師長!我們的烏克蘭友軍簡直瘋了!他們在大街上殺人。那些明明是如受驚的兔子般亂竄的市民,我們的友軍直接向他們開火!”
“什麼?還有這種事?”亨得利森勃然大怒。
“是的!師長!難道,我們的友軍要屠城嗎?他們還穿著我們的制服,難道他們要給我們第三帝國軍人抹黑嗎?!”
榮譽,這是亨得利森非常看重的。受此影響他的部下也頗為重視名節。
在佔領區,大量的德軍部隊因無可避免的軍紀墮落,他們主動的襲擊被定義和“和平居民”的當地人,搶劫、殺人甚至是和當地婦女有染,大部分軍官根本難以控制,甚至有些軍官在縱容。
而亨得利森對軍紀頗為看重,他追求一個穩定的佔領區,對於部下的約束也很嚴厲。就好比這次敵人轟炸的突發事件,他勒令士兵嚴守所有進出城市路口,射殺外逃的市民,但絕對無意在城市內大開殺戒。
他管得了德國人,對那些瘋狂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約束、那些所謂的友軍最多就聽一半。
亨得利森很清楚,自己的這群友軍都穿著德軍制服,主要的區分就在於其臂章是黃藍兩色的。他們的行為是在給德軍昭和,待事件平定後,恐怕這座城市的市民對德軍只有單純的恐懼了!
他聲嘶力竭的對著電話吼道:“格里芬,我命令你,帶著全團官兵立刻去阻止警察團的暴行!如果有人拒絕停火,你們就將其當做敵人,直接射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