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夫洛夫和楊明志也是從遠東到東歐,一路戰鬥生活的親密戰友。他的半開玩笑的推測實在是成功,楊明志在宣佈火箭炮發射成功後,就下令全軍按計劃撤走了。
這是一支帶著大量戰利品的浩蕩隊伍,284師的第二團和第三團先行撤走,綜合素質最強的傘兵旅則負責殿後。其實所謂的殿後,就是負責將最大戰場的各類戰利品,向米西渡口運輸。
蘇軍繳獲了多達十五門完好無損的75毫米野戰炮!
羅軍使用的這些火炮威力一般,因而其重量也不大。它們都是捷克製造,秉承著捷克軍工的高質量,這些火炮的機動效能一直不錯。
蘇軍撤離的路途是相對平坦的,雜草不存在,再加上連續好多天的晴朗,在蘇軍的皮鞋下踏著的,就是一條漆黑的土路,它的終點正是米西渡口。
羅軍是如何將野戰炮搬運到這個戰場,蘇軍就如法炮製。野戰炮的後座緩衝支架收攏後,就將其掛載在馬車上。此刻的馬車也是裝載豐富,即大量的炮彈。
敵人拋棄了他們的大部分輜重,很多物資甚至一直放在馬車上,這也省的蘇軍的很多瑣事。除卻之前已經帶到渡口的馬車,部隊尚有超過二百輛,連同大量的物資亟待運走。
每輛車至少有四匹馬在拖拉,即便是四馬力了,馬匹似乎還是頗為吃力。它們吃力的原因也頗為簡單,即廣大戰士,他們毫不猶豫的要利用這些車輛。他們將大量的個人裝備整理好,當做貨物扔到車輛上,唯獨槍械和少量子彈隨身攜帶。
如此一來,士兵們實實在在的做到了輕裝行動,只有這些軍馬做著最艱苦的工作。
楊明志對此並無多關注,既然這上千匹馬能緩解戰士們的行軍壓力,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要說誰最反對這樣的粗暴對待馬匹,莫過於小沃曼斯基和他的騎兵弟兄們。未來,這些大部分都將是他的馬,再訓練一匹騎手,騎兵兵力提高,戰鬥力也將提高數倍。
小沃曼斯基也曾懷疑這個時代是否是騎兵的終末,然突襲戰騎兵可謂拔得頭籌!有這樣的戰果,他和弟兄們都能得到表彰,他自己也能直接等到那個人,薩林奇金本人的表彰!也許,這就是自己人生轉折的開始?司令就在這裡,他也不好意思去為這些馬匹求情,那些繳獲的馬自己暫時管不著,他所能管轄的,就是自己騎兵營的高傲馬匹,絕不能做拉貨的騾子!
經過這場大戰後,每個活下來的參戰士兵,他們的心中都有各式各樣的期待。
有的人思想簡單,他們只想回到軍營後好好洗個澡。
也有人因在作戰中殺敵很多,幻想著自己是否能獲得勳章。
對於被視為傳奇的戰鬥英雄娜塔莎,她揹著步槍,昂起胸膛意氣風發。在其身後,正是壯如蠻牛的伊戈爾,這個經驗豐富的老兵更是像扛一支割麥大鐮似的碩大的反坦克搶。
這一對狙擊小組是戰士們敬畏的物件,這次作戰,那個漂亮的小姑娘,就是她操持著碩大的武器,非常奢侈的使用打坦克才用的穿甲彈,對敵人進行瘋狂殺戮。
他們就混跡在行軍中的第二團隊伍裡,迅速的就成了戰士們的談資。
有人說,那個姑娘此戰幹掉了至少一百個敵人,她當兵的生涯一共消滅了敵人一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