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夫洛夫深深的點點頭:“既然如此,你就去吧!我可不行,我已經習慣坐鎮於指揮部!”
……
楊明志估摸著,耶夫洛夫這種人,只要部隊繼續建功立業,一部分功勞就要加在他這位少將副司令頭上。此人看似平庸,運氣卻是極好的。等戰爭勝利後他必然繼續升遷,平庸與否已經意義不大。只是那個時候,他時候還對耶蓮京娜保有感情,這就另當別論了。
孤單的躺在這拼湊而成的大床,家裡空蕩蕩的就好似自己孑然一身。夜深了,一陣冷風順著門縫鑽進來,恍惚間,孤獨感侵蝕了楊明志全身。
“唉!小桃,你在鯰魚村醫院還好嗎?病人太多,可不要累著。”
一聲嘆息,楊明志合上雙眼。
就在休息之前,身為司令的他給自己的衛兵下了命令:“你們將自己的工兵鏟的刃打磨尖銳,砍些樹枝,將短柄換成長柄。明日聽候命令挖掘馬鈴薯。”
這種不務正業的行為,令阿布拉姆和他的夥計很不不爽,所謂在戰爭中殺人無數的一群硬漢,回到軍營後居然去當農民。這種身份的落差令其不悅,但沒有人當著長官的面表現出來。
因此,衛兵們在事後將此事作為新的談資。
有人說,司令想在任何方面表現自己的才能。有人說,司令計劃挖馬鈴薯的行為體現了他思想覺悟崇高。也有人聲稱,他參與明天的收穫作業,不符合他尊貴的將軍身份。
衛兵們眾說紛紜,言語中多是對長官的讚揚,而論到自己事,一個個又很不愉快的被迫接受自己也要客串農民的事。
楊明志的決定不脛而走,原因無他,衛兵中本就有耶蓮京娜的眼線。這些被緊急培養的“小契卡”,在很早的時候就埋伏在楊明志身邊,而他也非常清楚。
通常,中國人是內斂的,但在俄羅斯,這種謙卑的精神毛子就不吃這一趟。長久以來,楊明志已經算準了這群人最喜歡英雄,何況這種戰爭環境下,他們也需要一個英雄,一個非常親民的英雄。
無所謂那些“小契卡”,楊明志自詡自己在玩一出陽謀,只要挖掘一些土豆,宣傳就接踵而至。
在遊擊共和國,很多人對自己知之甚少,他們知曉得這裡的軍事主管是別列科夫,這樣一個加入了蘇聯國籍的中國人。這種人物和普通人的生活有些遙遠,而當人們透過定期更新的報欄,得知別列科夫親自參與馬鈴薯收穫後,再加上會議上這個人提出提高糧食配給的報道,這種親民的形象會在民眾中迅速發酵。
個人崇拜是不好的,但自己真的成為被崇拜的物件,這種痛快感覺怎能拒絕呢?
楊明志已經擔任了中將集團軍司令的極高職位,身邊的“監視員”的存在也沒有改變過,只是這些人已經不再向耶蓮京娜彙報,他們會將情況告知薩林奇金。
因此,楊明志臨時決定親自參與挖掘的訊息,已經開始履行遊擊共和國第一書記職責的薩林奇金很快知曉。
該怎麼做呢?
他將共青團支部書記和突擊改名為《諾夫戈梅利時報》的“報社編輯員”,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下達了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