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俘逃亡這件事本就很蹊蹺,照理說既然德國人允許他們伐木,既然發生了暴亂,全體一窩蜂的逃進森林不就好了。為何還有一群人跑回德軍陣地,結果巴爾岑只發現了二十多人。
這件事裡有蹊蹺,楊明志的意思傳到前線,巴爾岑也愈發的覺得長官的決定有道理。
目前前線軍隊的主要任務是修築一條埋伏於森林的防線,這是防備著德軍進攻的,不是充當救死扶傷的醫療兵,拯救那些戰俘。軍隊目前更犯不上和德國人死磕,若是在空投到來之前,和敵人來一次規模龐大的戰役,那可真是不合時宜。
無論如何,在二十六日凌晨到來之前,沒有誰能斷定那些戰俘能否逃出來。他們最好能逃出來,但萬一尾隨著一群德國追兵,那就不好了。
巴爾岑和拉夫連季、葉甫根尼商量了一下,傍晚,一場小會又開始了。
巴爾岑道:“我認為副師長的決斷越來越靠譜了,咱們得把事情往最壞的方向考慮,戰俘若是大規模的逃出來,敵人存在追兵的可能性很大,為此我們必須和他們打一仗。亦或者一切是一場騙局,那些戰俘實際是德軍假扮的,我們還是要和他們打一仗。”
“可是,長官的意思是要求我們要見機行事,現在戰鬥是否時機合適?”拉夫連季很擔憂這交火會引發更大規模的戰鬥。
“戰鬥可能是無可避免的,只要我們在這裡修築防線,敵人一旦進入森林,就算我們不開火,敵人也會開火。這一點長官們都考慮到了!我們的任務是阻擊進犯的敵人,只要咱們不越過森林攻打敵人陣地,那就不算是違背命令。”
這麼一想也是,兩位營長認同了巴爾岑的話。最重要的空投行動在六天內一定會進行,仔細琢磨一下,敵人就算集結部隊去進攻也需要時間。只要戰鬥不可避免就不能當懦夫,現在必須做好戰鬥準備,迎接下一天的黎明。
戰俘逃亡的時間定在凌晨,他們逃亡的終點巴爾岑一清二楚。
蘇軍被分成三個部分,將集結地半包圍,在半徑五百米的森林中立刻組建一條戰線。
兩個步兵營各分出一個連增強巴爾岑的兵力,這下兵力就很平均了。
因經過了縝密的森林戰訓練,以及豐富的作戰經驗,三部蘇軍迅速衝向預定地點,兩支偵查小組甚至對集結地進行了偵查。
那是一處兩片森林相交的地方,一條不怎麼寬闊的小平原撕裂了森林,這裡的土地頗為平坦,春季到來後青草紛紛冒頭。在其正北方就是德軍的陣地,戰俘迅速逃亡這裡確實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狂奔。
之前阿薩諾夫定下的匯合點距離敵人陣地足有兩公里,德軍機槍已經毫無威脅,又因為夜幕的掩護德軍的炮兵也難以做出瞄準。
一張大網就這麼悄悄的在森林中形成,蘇軍非常小心,甚至鳥兒也未被驚飛。
……
另一方面,因為戰俘都被急於辦完事的勞倫斯處決,所用的誘餌已經沒了。
如果這件事告訴霍爾德曼,洛薩海姆相信那個人的傷口會直接崩裂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