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偉大的衛國戰爭> 第二百六十九章 終於來到1942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六十九章 終於來到1942年 (1 / 2)

1941年的最後一天,楊明志在這一年最後的時光,是在兵工廠度過的。

那些廢銅爛鐵運抵之後,士兵們將它們按照裡固施科夫的指示,一股腦全部運到了倉庫,這也包括那兩門繳獲的德軍大炮。

他是知道這些火炮的來由,不出所料,其炮膛內部已經是一團亂麻,但是一部分炮管是可以用的。他直接找到已經呆在原來的設計部門的工作工作室,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普里皮亞濟武器設計局”裡工作著的楊明志,說出了他的想法。

“這些火炮炮管固然不能用,但如果我們將其截斷,再將膛線磨平,那就是很好的滑膛炮。”

他的話立刻引起了楊明志的注意,那些重炮還有未運過來的中等口徑火炮,按照裡固施科夫如此的思路,都可以廢物利用。

在這個時代,造火炮已經完全的工業化現代化。炮管是各種火炮的關鍵,它由緻密合金打造,結構工藝複雜,為的就是在有限的體積和質量內,承受得住炮彈發射時的高溫高壓,這一點,無疑德國的軍工技藝非常高超。

他們可以把經典的88炮做的炮管很薄,卻依舊能承受得住巨大鏜壓。如若這種火炮也能再利用,製造成山炮也是合理的。

楊明志立刻想到了蘇軍層參與過的諾門罕戰役,他說道:“在這場戰爭之前,蘇聯在蒙古與日本人在哈拉哈河戰鬥過,那一次,蘇軍付出的勝利代價也不小。在戰鬥中,日本人使用了不少短管火炮,其結構比較簡單,重量輕便,射程也在兩到三公里左右。如果裡固施科夫,你已經決定將德軍的炮管廢物利用,就像咱們把摔壞了的坦克炮改造成戰防炮那般。我建議你就模仿一下日本的九二式山炮。”

“九二式山炮?那是什麼?”裡固施科夫當然不可能對發生在遠東的那場戰爭了解的很清楚,他和在場的這群共青團的大學生只是知道幾年前有過這場大戰。

楊明志一拍腦門,這群人畢竟對日軍裝備也是知之甚少,除非他們是專業的研究戰爭的人員。那麼自己清楚日本的裝備,那是因為抗日戰爭自己太清楚不過了。

九二式山炮,加入蘇軍掌握了,還真是一種在運動作戰中,機動性很強的小型加農榴彈炮,威力怎麼著也比迫擊炮更強,跟何況這種炮造出來了,一匹馬拉著就跑了。

“好吧,這種日本人的武器我們可以想辦法造一些。首先我們必須得有圖紙,這件事我就負責搞定吧!”楊明志信誓旦旦的說,同時這也是說明了,之前和裡固施科夫研究的造炮事宜,這下子不僅僅要造無後座跑這種純粹的加農炮,也得造點小型加榴炮。

因為這個決定,楊明志不得不更加忙碌起來。

對於他,雖然忙碌卻也快了。這不僅僅是給部隊生產武器,更是透過自己的設計,讓這支部隊裝備一些其他蘇軍部隊,不可能裝備的。

超越時代的武器有很對,本來歷史也是由諸多巧合組成的。因為楊明志這支小蝴蝶的干擾,原本的歷史是德軍首先發明火箭推進式榴彈,之後蘇軍立刻研製自己的,結果因為質量窳劣而拋棄,直到戰後的大規模發展。

同理,反步兵跳雷,也在楊明志將原理說明後,鐵匠村的兵工廠立刻照貓畫虎的給造了出來,就是產量坑爹。

那麼還有什麼可以造呢?這一天,楊明志想了很多,他對於自己的新的手下也很信任。老毛子的想象力也很不錯,所以能夠在戰鬥造出五花八門的黑科技。

他和楊桃就呆在這辦公室,第一項工作,便是把那日本人的九二式山炮,依靠自己的聯想把設計圖搞出來。原理無他,這就是一種小炮管可以退炮身的小型加榴炮,口徑就沿用日本人的七十毫米。

只因之前與裡固施科夫的商討,既然炮彈殼很難搞到,那就不要炮彈殼。使用彈頭和******分開裝填模式即可,如此口徑問題也不是問題。

為了這個新武器的設計,楊明志又一次工作到很晚,這真的令楊桃揪心不已。她還是從事自己的工作,充當後勤人員照顧丈夫還有他手下這群軍工人的吃喝。

所以,正在忘我繪圖的楊明志,突然被一生溫柔的胡亂打亂動作。楊桃把一杯紅茶擺在丈夫面前,“哥,已經是晚上十點了,喝點吃點吧。”

“是嗎?居然這麼晚了?!”楊明志一擼袖子,確實如妻子所言。“時間過得真快!還有兩個小時就1942年了!”他順勢拍拍手,招呼大家:“同志們暫時休息一下吧。貝茜卡說的對,大家工作都太忘我了,休息一下才能更好的工作。”

楊明志的圖紙畫到一半,繪製設計圖不是說畫就畫的。他下令工作到此結束,所有人下班兒。命令使然,今日就不必熬夜了,雖然不少人還是樂意繼續工作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