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表姑娘讀了那本書,就能放下心思,好好過日子?
麝月早看出來了,二爺既沒有娶表姑孃的打算,也沒有娶寶姑娘的打算,老太太和夫人想法都落了空。
將黛玉的事草草打發,寶玉便不再關注。以他的看法,黛玉是心病,只有自己想開才能改變,別人再如何勸說也沒轍。
轉眼又是數日,童生試的榜單宣佈,金榮等幾個參加考試的竟然全都榜上有名。
訊息傳開,整個京中八房全都沸騰了。
這些小子是自從賈敬中進士後,族人透過科舉出現的新的讀書種子,如何重視都不為過。但興奮並不僅僅是因為中了,還意味著榮國府對族人的打壓放鬆。
這後面一點才是舉族歡騰的根本原因。畢竟,不是每家每戶都有適齡孩子讀書。
看到興高采烈、躍躍欲試的族人,寶玉忍不住嘆息,家族政策方向不對,早該減少對族人的打壓。
若是旁支發展速度快,該做的是幫對方一把,甚至分宗減輕對方負擔,而不是一味控制,也好留下幾分香火。
能幹的分宗多了,不也是外圍勢力麼。總比死死綁在自家船上,不許族人出息,共同沒落好吧?
高興的不止賈氏族人,就連得知訊息的四王八公勳貴圈子也頗受震動。
勳貴與文官集團分屬兩個圈子,是皇帝用以平衡朝堂的兩股力量。
可以說,勳貴子弟考科舉不止考中困難,就是中了之後融入文官集團也困難。
出身代表著身後的圈子、所處的屁股位置,不是看你有了什麼功名。這也是賈敬終生無法融入文官集團的原因。當年榮寧二府還是炙手可熱的頂級勳貴,他中了進士,文官集團不敢接受、也不能接受。
但賈家一下子中了這麼多童生是怎麼回事,順天府難道受了上面的指示?
這些年邊疆還算太平,沒有戰事,勳貴武將集團的作用大大下降,而文官集團卻蒸蒸日上,已經有由文統武的趨勢,而這顯然是勳貴集團無法接受的。
想重複大宋時的美事,不可能。
莫非皇帝想從內部分裂勳貴集團?不少老狐狸想的深了些。
皇帝看不上太上皇的忠臣心腹勳貴集團,就差沒罵國之蠹蟲。但攝於這股勢力的龐大,一直沒能動手。
整天拿文官集團當刀子,指望對方能抓住勳貴集團把柄,整個兒掃蕩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