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卷子,就與八股的卷子不一樣了。
周夢臣直接按照選擇題,判斷題,大題這樣的規矩來。
其實,在周夢臣看來,數學考一天就行了。因為很多題目,你一天不會,三天也不會。只是周夢臣有意提高數學的地位,所以考八股三天,數學也要三天。時間太長怎麼辦?
多加題。
而且這一次連天元術都沒有加入。周夢臣覺得太簡單了一點,自然要加加擔子,於是,周夢臣乾脆將很多計算量大的題目上了,比如計算修水利的土方量。計算用兵輜重。都是有原型的。
題目倒是不難,但是計算量真大。一個不小心就算錯了。
總之,讓所有考生都哀鴻遍野。
第三場,主要是各種公文寫作。比如代皇帝擬詔書,代表官府釋出公文,寫奏疏等等。分了一百多分。
於是,這一次科舉的總分就是七百分。
似乎來源於周夢臣某些惡趣味。
只是三場考試完了。
無數學子帶著無限的吐槽紛紛離場。
周夢臣這一場考試的下半場才算是開始。
首選,周夢臣放棄之前分五經各房審閱的,反而分了三房,八股房,數學房,還有最後雜項。而數學房與雜項是最簡單的。原因也很簡單,數學考試卷,周夢臣根本沒有用翰林院的人來改,直接找了一些識字計程車卒,拿著正確答案,一一對照就行了。
而各種公文寫作,其實也非常簡單。對照格式就行了。
真正大頭還是八股文的批閱。
周夢臣重點也是抓這個。
一方面,批閱八股文的人,一部分是禮部過來的,一部分是翰林院過來的。翰林院對周夢臣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他不想弄出什麼么蛾子,就要看緊一點。其次,周夢臣也要打破八股一統天下的局面。
特別強調允許用非八股題材寫文章。
不過,這一點上,周夢臣就沒有歐陽修有魄力了,當年歐陽修提倡古文,廢去韻文。將不合他心一的文章嗎,全部打落。但是周夢臣,卻沒有這個打算,他決定從浩如煙海的卷子之中,找一個沒有用八股寫的人,將他取中。
也算是一個標杆吧。
畢竟考試之後,這些取中卷子都是公開的。
周夢臣的用意自然能夠大白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