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萬曆三十二年
自從萬曆十一年,張居正退下來之後,首輔之位出乎意料地讓申時行奪得了。本來有資歷奪得首輔的郭樸,卻無奈出外,任了西域總督。
這一件事情,讓天下人很意外,卻馬上不意外的事情。
當時很多人都不明白。但是後來都知道,那是因為萬曆皇帝插手了。
這讓朝野上下一下子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
哦,皇帝親政了。
而殷正茂以覆滅緬甸之功,入京成為內閣大學士之一,分管兵部。很快就成為了戰爭大臣。
萬曆十二年,日本戰起。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還不等南下奪回九州。朝廷就準備先發制人。豐國公李儒再次掛帥,總領數十萬大軍,打了數年。才終於覆滅日本,而李儒在此戰之後,正式退出政壇。
而這並不是一個結束,而是開始。
萬曆十六年,發動西域之戰,那是因為北京經大同,經朔方,經寧夏,到蘭州,一直到嘉峪關前的鐵路修好了。甚至在沙漠之中,也修建了簡易鐵路。大大方便了運輸,於是,西域之戰打響。
如果說日本之戰,是先發制人的。那麼西域之戰,就效仿了唐朝,徵召了很多長征健兒,在西域建立了一個又一個府縣。
西域成為移民的目的地之一。
不過,真正大戰還是在萬曆二十年。為馬六甲國王復國,正式插手南洋。費了十年征戰,南洋已經分了好幾個總督府了。
有在九龍江總督府,所謂九龍江就是湄公河。只是湄公河出海的時候,分出數條河,號稱九龍才有這個名字。而且九龍江更符合漢人的稱謂。
這也是萬曆皇帝下得命令。
凡是新得之地,都要取漢名。
在馬六甲的凌牙門總督府。凌牙門就是新加坡一代的古稱。
總之,大明對南洋的控制進入一個新的高度,即便上將西洋人趕出了南洋。甚至大明西洋省,也就是緬甸省,還出兵天竺,佔據了不少的地盤。
與此同時的是,對外大移民。
從萬曆十年到萬曆三十年,二十年間,外出移民數量在兩千萬上下。這還是官方有統計資料的。但是很多資料官府是沒有能力統計出來的。
這才是大明在南洋佔住腳跟的原因所在。
但是雖然從萬曆皇帝真正接管權力以來,幾乎無年不戰。但是大明百姓總體上,卻沒有什麼感覺。
之所以如此,一是這些戰事規模都不大。是的,雖然每一個戰略方向,都動用了二三十萬大軍。但是對而今大明來說,負擔其實並不是太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