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之死,高拱頭髮都白了好多了。
只是高拱不是無知婦人。無知婦人在這樣的關頭,想到是情緒的發洩。而高拱這樣的人,即便再傷心,也要考慮眼前的局面。太子不在了。高拱效忠於太孫。自然要為太孫考慮。
這也是嘉靖秘密召見,高拱不得不來的原因,畢竟嘉靖一日沒有死。大明很多權力都在嘉靖手中。
即便為太孫,為自己,也萬萬不能惡了嘉靖。
只是嘉靖話還沒有說完,高拱已經猜到了嘉靖說的是誰了。
自然是周夢臣。
只是高拱比嘉靖更瞭解周夢臣。不,或者說,並不是高拱比嘉靖更瞭解周夢臣。而是高拱更願意相信周夢臣。
因為高拱更能理解周夢臣心中的大志向,如果這個天下,以自己心中所想為藍本去描繪,他也不在乎誰當皇帝。高拱對周夢臣一直是不服氣的。
但服氣周夢臣的兩方面。
第一,是氣魄。
除卻周夢臣之外,大多少文臣雖然也想改變這個天下,但是從來沒有想過是如此做,幾乎是推倒重來了。這種膽氣與魄力,天下無雙。
高拱有時候都懷疑,周夢臣就沒有想過一件事情嗎?他失敗了會怎麼樣?
不僅僅是周夢臣個人的家族的悲劇,更是整個大明的悲劇。
如此重大的決定,他怎麼敢下,他怎麼敢做?
他自然不明白,因為周夢臣堅定的覺得他的路線是最好的。是最對的。甚至即便走這個路線會遇見很多問題。甚至與付出極大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第二,就是學問。
周夢臣很多改革都是他自己提出的。不是一條鞭法一樣,是很多人都實驗過了。一代代總結出來,最後由張居正匯眾在一起的。
而周夢臣很多政策,都是他自己的想法,試之於天下,雖然有一些小毛病,但是大多適用。這是高拱歎服的另外一點。
那就周夢臣這種才情,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所以在高拱看來,周夢臣只要到了時間,一定會退下來的。到時候,他順位繼承就行了。然後他當上十年首輔,那時候太孫也長大了。
等他退下的時候,就可以讓太孫指定下一任首輔。就如同而今的嘉靖一般。
沒錯,高拱也沒有想過廢掉周夢臣內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