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臣與李儒又沉默了。
兩人沉默不是沒有什麼話要說,事實是雙方有無數話要說。只是不知道說什麼。似乎也只能提提兒女的事情了。
李儒說道:“我這一次來,其實為了樞密院的事情。”
周夢臣聽了,微微展眉,說道:“樞密院?”
李儒說道:“首輔,明知故問。樞密院本應掌控天下兵馬大權。而今天下各軍,到底是聽兵部的多,還是聽樞密院的多。或者說除卻京營之外,有多少人馬聽樞密院的?”
李儒聲音忽然壓低說道:“我這一次,是陛下的意思。”
周夢臣心中微微一嘆。
果然這一場大捷,讓嘉靖高興之餘,疑心病也犯了。
樞密院乃是五軍都督府改制的,其實也僅僅是管京營。這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現實的問題。
現實就是大明的軍權,除卻京營之外,都在文官手中。不,其實京營也有專門的總戎尚書來管理。只是勳貴的影響力更大一些而已。
所以在這裡繼承上,不管改出一個什麼花樣。
樞密院的權利也不會擴大太多。
畢竟權力這東西,都是爭來的。很難謙讓的。即便讓,也未必能讓的出去。
嘉靖自然知道,外面的軍隊聽兵部的多一點,聽樞密院的少一點。
在此之前,嘉靖雖然有一些擔心,但是擔心並不大。他只要掌握中樞,地方上就不可能反抗。所以嘉靖在乎的僅僅是京師的軍隊。
因為京師的軍隊能夠影響到大明政局。
其他地方軍隊不會。
但是這一戰打下來,戚繼光的表現,讓嘉靖肅然而驚,他擔心各地的軍隊太強了。
這讓嘉靖心中有了嘀咕,就有了李儒這一趟。他來這裡本質上,就是要權的。而且是兵權。
不過,周夢臣也是會給的。
他不是軟弱,而是他想達成一種平衡,不僅僅是讓嘉靖消除疑心那麼簡單。在他看來,內閣應該掌控大明戰略,而不是對具體軍事行動有太多的染指。
權力是需要平衡的。
內閣的權力也是如此。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