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而今做得是,影響大明國運的大事,最後卻又落到錢上,有一種讓他說不來的荒謬感。
只是他卻知道,這一關恐怕不是那麼容易過去的。
周夢臣說道:“陛下,這些錢實在是不可能的。陛下即便是讓我滾回武昌老家。也是不行的。”
嘉靖冷笑一聲說道:“你覺得可以多少?”
周夢臣說道:“二百萬兩如何?”
嘉靖說道:“朕開一次口,就值一百萬兩?不許。”
周夢臣說道:“三百萬兩?”
嘉靖也不廢話,說道:“四百萬兩。一年四百萬兩。如果你不願意,就算了。”
周夢臣說道:“陛下,臣答應了。只是請給臣一些時間。明年年內敲定此事如何?”
嘉靖說道:“那好,你這個首輔就先暫代著吧,什麼時候能做到這一件事情,再轉正不遲。”
周夢臣說道:“謝陛下體諒。”周夢臣對於正位首輔不正位,其實不怎麼在意,只要讓他有權力,是不是首輔都沒有問題。只是周夢臣也知道,而今的財政狀況。每年四百萬兩,幾乎將鹽稅上的增幅搞完了。朝廷用度這麼緊張。最後一點結餘都沒有了。
這可不是過日子的做法。
不過,缺錢對周夢臣來說未嘗沒有好處。
他其實已經感覺到了。在有了海關稅與鹽稅之後,朝廷的財政危機大大緩解。如此情況之下,很多人特別是戶部官員,又產生了惰性,覺得維持這個局面就很好了,根本不需要在大做改革了。
但是在周夢臣看來,戶部改革根本沒有到底,而且大明財政改革也沒有到底。周夢臣想做的事情太多,需要的錢也多,畢竟不管是修河,還是打仗,還是修鐵路,都是需要錢的,而且需要的不是一星半點。而是很多很多。
比起這些錢來,嘉靖所謂的四百萬兩,根本不是一回事。
大不了給他貶值了。
畢竟,工業社會的貨幣貶值是常態。
不過,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先改革大明的貨幣體系。他之前已經做了很多,但是總體上零零碎碎,不成體系。而今卻是做這一件事情的好時節。
周夢臣將這一件事情按下不表,說道:“陛下,而今內閣缺人。實在運轉不開了。”
嘉靖說道:“這樣吧,先增加三名,高拱,張居正,楊博。兩個出自翰林,一個不是。再加上李春芳五個人。等明年再增加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