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打嗎?
吳惟忠還真不怕誰。
或者義烏男兒難道比這些島津家差嗎?
吳惟忠根本沒有被眼前的動靜震動,而是冷靜的下達命令,首先,是前隊變後隊,後隊變前隊,大軍後撤。
倒不是吳惟忠怕了島津家,而是這裡的地形,太狹窄了,根本不利於部隊展開。而稍稍後退一下,後面有一個小丘陵。比較適合佔據,作為主陣地。
其次,就是分佈任務,有搶佔後面的無名丘陵的,有在大軍兩側拉開防禦線的等等。
總之,比起島津家漫山遍野,群情激奮的衝鋒。吳惟忠的應對,冷靜之極。
“噼噼啪啪”的火銃之聲響起。
卻是衝在最前的島津鐵炮手,已經逼近大軍兩側,開始了射擊。而明軍也不是沒有火銃,雙方相距不足百步的距離開始對射。
但是並不是西方那種排隊槍斃的樣子。
島津雖重視鐵炮,但是島津家對鐵炮的運用,還是對弓箭的翻版,並沒有什麼三段擊之類的戰術。島津鐵炮手前出,與明軍火銃手對射,最終目的並不是擊敗明軍火銃手。
原因很簡單,雙方都不缺乏勇氣與意志,手中的傢伙的質量都想差不大,這種打法只有兩敗俱傷。
島津家鐵炮手的目的 ,其實為島津家的衝鋒做掩護。當日對付大友家也是這樣的。大友家承受了猛烈鐵炮轟擊之後,定然會有短暫的混亂。而就在這短暫的混亂之中,島津家的武士衝進了敵人軍陣之中。憑藉犀利的戰鬥力,硬生生將對手截成數段,或者引起對手的崩潰種種。
所以在島津鐵炮手與大明火銃手相互對射,雙方都儘可能找掩體。而此刻島津家其他軍隊,從兩側繞了過來。似乎想從側翼殺入明軍火銃手的兩側。
這個時候,一陣陣鳴金之聲傳來。
之前還堅持的火銃手,更是聽到鳴金聲之後,立即撤了下來。
讓島津家連一根毛都沒有抓到。
島津義久臉色更加難看了。
他已經儘量高估了明軍,但是此刻他才發現,他依舊是低估了明軍。他很清楚在敵人大舉出動的時候,後撤是多麼難的事情?而明軍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