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周夢臣不能高興的太早。因為黃河已經進入了夏季,黃河一年之中,水量最充沛的時間段到了。似乎是提醒周夢臣。在合攏當天,就下去了雨。
纏纏綿綿的雨絲很是溫柔,但是讓人有些心寒。
周夢臣立即將投入下一段工作之中。
巡查黃河兩岸。加固黃河大堤。
從嘉靖三十九年七月開始,一直到十月,有三次大洪峰。充分的表現出黃河的特性,特別是第一次,幾乎一夜之間,洪水就滿溢了。
如果不是周夢臣處置得當,而今黃河又會有一次決口,簡直是險相患生。令人後怕。
周夢臣經歷過這一件事情之後,暗暗決定明年絕對不能如此。
好在入冬之後,周夢臣才算有時間專門研究一下黃河到底該怎麼治理。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廣徵天下精於水利的人才,在徐州建立了一家書院。
只是,周夢臣發現很多人簡直就是瞎扯。
這一日,周夢臣句召見了一位山東白姓的老人。據說祖上就是所謂的汶水老人。
這個汶水老人在大明水利史上很有名聲的。據說當今修建運河的時候,朝廷對於山東這片一籌莫展。還是這位汶上老人。指點汶水的方向,為修建運河的人指明瞭方向。而後才有後來的山東運河。
至於這個人是不是汶上老人之後,周夢臣不知道。但是他自稱有治水之策,周夢臣自然要看一看了。
結果,這個人一上來就送上一副禹貢圖。
周夢臣看著這非常抽象的圖。有些不明白的問到:“這是”
禹貢周夢臣是知道,這是尚書之中的一篇文章。周夢臣當年為了科舉,也是看過的,只是周夢臣雖然沒有研究,但是禹貢作為尚書中一篇,很有可能是成書於上古時間,或者是春秋戰國。禹貢之中,說是記載了大禹治水的河流。周夢臣也是半信半疑。
即便真的是大禹治水的地圖。周夢臣也不在乎。
畢竟大禹已經是多少年前的人了。他當年治水方略地圖,又有什麼用處的。
但是這個白姓老人並不這樣想。他說道;“後世治水不成,都是失了禹貢真意,而漢王景最得其真,是以河行千年而不變,然後未有盡善之意,故而老朽花了一輩子,還原禹貢圖,只需按圖索驥,決河導流,定能讓黃河復歸舊道,是以天下太平。”
周夢臣一時間不能理解這個白姓老人是怎麼想的。他準備能得出這樣荒謬的結論。刻舟求劍的人已經夠蠢了。而這眼前這個人,卻拿一分不知道多少年前黃河流行圖,作為今日治河之標準。簡直是荒謬到無可救藥。
但是轉念一想,周夢臣也想明白了。
這不是這個白姓老人的問題,而是儒學的問題。
在儒學概念之中,上古一切都是好的。大禹是偉大的。他治水是最好的。所以拿大禹的治水方案,放在而今一定是可以的。
這不過是基於儒學理念的一個小小延伸而已。